top of page
搜尋


廣告科技新藍海:投資人為何必須關注 AI 原生廣告
對投資人而言,數位廣告的下一波重大變革其實已經來臨——只是多數消費者尚未意識到。預估到 2025 年,全球廣告支出將突破 1.1 兆美元,其中近四分之三投入數位渠道。而在這龐大的市場中,一個全新的廣告模式正逐漸成形:廣告不再只是出現在網頁或社群媒體動態上,而是融入與人工智慧的對話之中。這種被稱為 AI 原生廣告 的新興類別,正在徹底改變產品與服務的呈現方式,同時開啟與搜尋廣告、社交廣告早期階段相媲美的市場機會——有研究預測,僅對話式廣告一項,到本世紀末就可能發展成 100 億至 300 億美元 的市場,取決於普及速度。
23小时前


AI 時代,大學學位還有價值嗎?
當被問到孩子們將迎接怎樣的未來時,OpenAI 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給出的答案既大膽又耐人尋味。他直言:「我的孩子永遠不會比 AI 更聰明。」但同時他補充,他的孩子將因為能夠熟練掌握 AI 工具而「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
奧特曼解釋:「他們從來不會認識另一種世界。對他們而言,這一切都再自然不過……難以想像人類曾經使用過那些比自己笨的電腦、手機或各種科技。將來人們回顧 2020 年代時,會覺得:『那時的人們過得真苦。』」
這番話也拋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當 AI 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人類的智慧夥伴時,大學教育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還是我們所熟悉的高等教育,終將成為一個過時的門檻,無法再壟斷那些已不需要它的機會?
4天前


AI 時代的大學申請攻略:給學生與家長的必修課
申請大學從來不是一條簡單的路。申請作文、標準化考試、課外活動、推薦信——每個環節都像是一道難題,需要學生和家人投入大量心力去完成。 然而,如今有一股全新的力量正悄悄改變遊戲規則:人工智慧。
從客製化家教到 AI 協助的作文寫作,高中生能使用的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進,甚至超越了招生單位的因應能力。這樣的變化,對學生、家長以及傳統的升學顧問究竟意味著什麼?而在 Sparknify 的「人類 vs. AI」視角下,我們又該如何拿捏這條界線?
6天前


矽谷老闆們現在都怎麼穿?
在全球創新的心臟地帶——矽谷,一個不僅靠演算法與遠大願景打造新經濟的地方,也同時孕育出一種全新的穿著美學。這裡的高階主管不再依循傳統商業套裝的路線,他們的穿著風格象徵著反叛、務實與深思熟慮。別小看那件素色 T 恤或簡約球鞋,這些看似低調的穿搭,其實是精心設計的「制服」,傳遞著真誠、遠見與權力。
8月4日


從實體到模擬,從模擬回實體:AI 雙生技術正顛覆製造與物流的未來
在工業 4.0 持續進化的浪潮中,數位分身技術正改變遊戲規則——透過即時虛擬重建實體環境,幫助企業實現更智慧、更迅速、更具彈性的運營。然而,雖然數位分身廣為人知,真正能雙向學習與控制、具備 AI 驅動能力的智慧型分身仍鳳毛麟角。MetAI 正是在這樣的空缺中脫穎而出,開創從實體到虛擬、再從虛擬回到實體的智慧雙向系統新時代。
7月21日


台灣新創打造智慧視窗,顛覆運動穿戴式顯示技術
Imagine running, cycling, or swimming while real-time GPS navigation, immersive video, and music appear seamlessly before your eyes—super lightweight, super bright, and with extended battery life. That’s the future that Lipro Vision, a Taiwanese startup, is building with its innovative Mobile Smart Windows (MSW) platform.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near-eye wearable devices, Lipro Vision’s solution enhances sports performance and outdoor activity with effortless connectivity a
7月20日


免切片影像技術正引領外科病理邁向全新未來
For over a century, surgical pathology has relied on a rigid, manual workflow: rapidly freezing tissue, slicing it into thin sections, mounting it on glass slides, staining it with dyes, and examining it under a microscope. While effective, this process is slow, labor-intensive, and often destructive—consuming valuable clinical specimens in the process.
7月20日


What Comes After AI? The Next Great Technological Shift Investors Should Watch
We’ve reached a defining moment in the arc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no longer a futuristic concept or a niche capability.
7月16日


當機器微縮:昆蟲級無人機的崛起與監控技術的新紀元
在這個權力壓縮到像素等級的時代,中國國防科技大學(NUDT)發布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技術突破,看起來更像是科幻場景而非現實軍事。2025年6月,該校展示了一款幾近微觀的軍用無人機,其設計模仿蚊子的飛行方式、體積與隱身能力。這項創新不僅代表全球無人機軍備競賽的重要躍進,也揭開了隱密偵察與非對稱作戰的新篇章。
7月15日


從診斷迷霧中找出關鍵洞見:AST.AI 如何協助醫師對抗抗藥性菌株,搶得治療先機
在全球對抗傳染病的戰役中,抗生素抗藥性(AMR)無疑是最嚴峻的威脅之一。許多曾經有效的抗生素正逐漸失去作用,讓各國醫療系統面臨空前挑戰。這場危機不只是缺乏新藥的問題,更在於我們是否能夠迅速且精準地判斷,哪種治療對每位病患最有效。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診斷速度往往決定了病患的生死。
7月10日


當人類戰術遇上 AI 精準:烏克蘭無人機攻擊預示未來戰爭形態
烏克蘭利用無人機,成功襲擊了四座遠在本國打擊範圍之外的俄羅斯空軍基地,重創俄軍戰略轟炸機部隊。這不僅是一次戰術上的突破,更是人類戰略思維與機器自動化執行力完美結合的具體展現。這也正呼應了 Sparknify「人類 vs. AI」倡議所關注的核心課題——在高科技主導的時代,戰爭、人性與機器之間的界線,正變得前所未有地模糊。
7月5日


AI 無人機開啟造林新時代
日本正在引領一場結合 AI 的植樹革命,透過人工智慧驅動的無人機,將造林速度提升至傳統人力方法的 10 倍。這些自主飛行無人機由京都的工程團隊研發,搭載最先進的 AI 和光達(LiDAR,光學雷達)技術,能夠精確掃描並分析森林火災後或遭到破壞的地區。系統會全面評估土壤結構、濕度、地形變化,甚至偵測侵蝕與洪水等潛在風險,為快速且高效的森林恢復提供可靠依據。
7月5日


這家台灣新創,正悄悄改變 5G、6G 與衛星通訊的未來
全球連接的未來不僅取決於更快的無線速度,更需要更聰明、更節能、且更具成本效益的網路基礎建設。這正是台灣新創公司 Ranictek 正在掀起變革的領域。成立於 2022 年,這家年輕的 IC 設計公司已成功研發出一系列節能、低成本的基頻晶片,專門用來解決現代通訊網路面臨的各種瓶頸,從 O-RAN 架構的 5G 基地台到衛星地面終端站。透過這項創新晶片解決方案,Ranictek 正為大規模、永續、且可負擔的無線通訊建設鋪平道路,實現過去被認為遙不可及的技術應用。
7月5日


台灣新創團隊打造出全新技術,讓生成式 AI 離線運作 —— 不靠雲端、不用寫程式
新一代人工智慧已不再受限於龐大的伺服器機房或複雜的雲端架構。它正在走向邊緣,直接進駐工廠、醫療院所、金融機構,甚至各種行動裝置。來自台灣的新創公司 Avalanche Computing 打破技術瓶頸,讓這個未來不再只是想像,而是已經走入現實。
7月4日


AI動物語言翻譯時代來了 —— 現在連你的貓都能「說話」給你聽
幾百年來,人類始終好奇地望著自己的寵物,想知道:「我的貓究竟在表達什麼?」如今,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這個謎團正逐步被解開——而且不僅是貓,還包括鯨魚、蜜蜂、狐獴等各種動物。
6月26日


美中機器人遠距手術大對決:誰將引領醫療未來?
2024 年 6 月,中國泌尿外科專家張旭博士締造歷史,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洲際遠端前列腺切除手術。他透過 5G 光纖網路,僅以 135 毫秒的延遲,從羅馬遠端操控機器人,為身處北京的患者進行精密手術。張旭表示:「遠端手術將是外科醫學未來最關鍵的發展方向之一。」這項突破也凸顯中國在遠距醫療與手術機器人領域正加速崛起,挑戰全球領先地位。
6月22日


MIT 的震撼研究揭示:AI 正在削弱人類的思考力
麻省理工學院(MIT)最近發表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首次以 fMRI 腦部掃描來測量生成式 AI 對人類大腦的影響。實驗中,研究人員觀察受試者在使用 ChatGPT 撰寫文章時的大腦活動情況。
6月19日


人類的超光速引擎?這家新創公司的核融合火箭或將引爆太空旅行革命
當人類放眼星辰大海,一家來自英國布萊切利的太空新創公司或許正引領著我們加速前往宇宙深處的關鍵突破。Pulsar Fusion 正在開發的 Sunbird 火箭,搭載其專利的「雙向直接融合推進技術(DDFD)」,有望徹底改變太空飛行的速度與可能性。
6月16日


飛向閃電:一架日本無人機如何引爆未來的人機對決
日本「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世界首架能夠引發真實閃電的無人機,透過精準電脈衝射入雷雨雲中,誘導出強大雷擊。這不僅僅是一台裝置,而是一個會飛的避雷針——它全身包覆在法拉第籠中,能承受高達 15 萬安培的電流。
6月15日


人工智慧如何重塑兒童教育——未來我們該教孩子什麼?
人工智慧(AI)正快速地改變著兒童的成長經歷,徹底改變了傳統教育和遊戲的模式。儘管AI能提高學習效率與便利性,但許多兒童心理學家與教育專家強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教育孩子的方式,以確保他們能在未來的AI世界中取得成功。
6月14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