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AI 硬體新浪潮:為何晶片周邊新創將在 2026 脫穎而出
2026 年將迎來新的 AI 淘金熱,晶片周邊新創成為最受投資人追捧的明星。隨著推論需求爆炸、雲端成本飆升與模型商品化,硬體再度成為 AI 時代的核心戰場。Groq、Etched.ai、Tenstorrent 與 femtoAI 等公司正引領這股硬體復興潮。面對製造與量產挑戰,ICTGC 為創業者打開台灣世界級硬體生態系的大門,加速從原型走向全球市場。
3天前


矽谷文化:行動至上,速度決定勝負
In the fast-paced environment of Silicon Valley, having a “bias for action” is a defining cultural value that sets successful tech companies apart. This principle emphasizes quick decision-making, rapid execution, and a preference for testing ideas rather than waiting for perfect information. By prioritizing action over exhaustive analysis, companies can accelerate innovation, adapt to market changes, and outpace competitors. In industrie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technological
5天前


空運新未來:Traverse Aero 將自主運輸推向天空
棧板是全球物流的關鍵基礎,但傳統運輸方式仍緩慢而依賴人力。Traverse Aero 正以自主空運技術重新定義棧板配送,讓貨物能直接、快速地在空中移動,提升供應鏈速度與彈性。在 Silicon Valley Unplugged 的 Tech Talk 中,創辦人 Scott Parker 分享了這項創新如何改變未來物流。立即觀看完整演講,探索空運新革命。
11月16日


機器時代崛起,但矽晶仍掌權:美國與台灣如何讓世界保持運轉
在中國以 AI 推動製造革命之際,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仍掌握在美國與台灣手中。台積電生產逾九成頂尖邏輯晶片,美國則引領晶片設計與 EDA 工具,共同構築世界級的「矽盾」。面對 AI 與自動化的加速,新創正成為跨生態系創新的關鍵力量。ICTGC 與「矽谷 × 台灣」峰會將連結台灣製造實力與矽谷創新精神,協助創業者從概念走向量產,打造下一代 AI 與硬體的全球未來。
11月15日


《投資硬科技:與 TDK Ventures 總裁 Nicolas Sauvage 的深度對談》
加入 Silicon Valley Unplugged:Investing in Hard Tech,活動將於 2025 年 11 月 18 日晚間 6–8 點在 CreaTV San Jose 錄影棚舉行,並邀請 TDK Ventures 總裁 Nicolas Sauvage 深度解析硬科技投資趨勢。
了解頂尖投資人如何布局 AI 硬體、半導體與機器人領域的重大突破,也聽見創辦人如何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場與規模化。
本活動亦為 2026 年 1 月 13 日 的 Bridging Silicon Valley and Taiwan: Semiconductor & AI Synergies 預告篇章,帶您率先掌握兩地創新合作脈動。
11月14日


Sparknify 攜手台北市電腦公會(TCA)於矽谷隆重推出年度指標級創新活動
Taiwan—the “Silicon Island”—is the world’s center for advanced chip fabrication powering the AI revolution. On January 13, 2026, Sparknify will host “Bridging Silicon Valley and Taiwan: Semiconductor & AI Synergies” on behalf of the Taipei Computer Association (TCA) at Startup Island Taiwan – Silicon Valley Hub in Palo Alto. The event connects global founders, researchers, and investors with Taiwan’s world-class semiconductor and hardware ecosystem.
11月14日


矽谷硬體大爆發:AI 時代引爆的新一輪創新革命
多年以來,矽谷的創新模式一直深受「軟體為先」的思維主導。這種信念源自雲端運算、行動應用與 SaaS 模式的快速崛起——它們能以極低成本在全球擴張,成為創業者與投資人眼中的最佳途徑。相較之下,硬體常被認為昂貴、風險高且在營運上更具挑戰。
隨著時間推進,這種偏好形成了自我強化的循環:創投資金集中流向軟體新創、技術人才大量投入軟體工程,加速器也普遍圍繞著不需實體元件的 MVP 策略運作,使「軟體優先」成為整個生態系的主流邏輯。
11月14日


揭開 AI 晶片競賽的核心:為什麼全世界仍仰賴台積電
As AI reshapes global industries, all roads lead to silicon — and TSMC stands at the center. Nvidia’s Jensen Huang credits the Taiwanese foundry for making modern AI possible, while Elon Musk eyes a bold move to build Tesla’s own fab. This deep-dive unpacks the chip bottleneck defining our technological era and why investing in hard tech has never mattered more. Join Investing in Hard Tech, Nov 18 at CreaTV San Jose.
11月11日


從逆境到共鳴:David Leikam 的聲音創作之路
本集《矽谷閃現》(Silicon Valley Spotlight)邀請到作曲家、即興演奏家與聲音建築師 David Leikam。他以獨特的音樂語彙與探索精神,突破現代即興的疆界。透過 Moog Rogue 類比合成器的現場演奏,David 將直覺、情感與對聲音的深刻好奇,轉化為充滿張力與靈魂的聲音旅程。
11月10日


微管理的主管,是否意識到自己正在這麼做?
微管理看似嚴謹,其實源於焦慮與控制慾。它削弱了員工的自主性、創造力與投入度,長期更會拖垮團隊士氣與組織成長。研究指出,過度監督不但降低工作滿意度,也讓人才加速流失。隨著 AI 時代來臨,真正能讓企業前進的,是信任、授權與創新——而非無止盡的干預。微管理者若不改變,終將被時代淘汰。
11月6日


探索矽谷核心:入住最具代表性的矽谷主題酒店
位於矽谷發源地重建區的 Hyatt Centric Mountain View,是一間融合創新精神與地區文化的主題酒店。緊鄰 Alamo Drafthouse 電影院,《造山者 A Chip Odyssey》即將在此放映,入住即可沉浸於電影與科技歷史之中。館內以電路板藝術與懷舊遊戲展品致敬半導體黃金時代,風格獨具。一樓圖書館緊鄰酒吧,是交流與靈感激盪的絕佳空間。飯店提供 2,800 平方英尺宴會廳與多間會議室,滿足多元商務需求。Fairchilds Public House 餐廳則以矽谷傳奇公司命名,供應吉爾羅伊蒜味薯條與和牛漢堡,融合美味與在地風情。台灣旅客訂房時請提及 Sparknify,有機會享專屬優惠,亦可洽詢 Sparknify 安排貴賓行程與接待服務。
10月31日


從武士到半導體,從福澤諭吉到《造山者》
從福澤諭吉倡導「學問之道」,到台灣工程師遠赴美國學習半導體技術,再到今日新創於矽谷登場,這是一條橫跨百年的知識傳承之路。《造山者》紀錄片與 Taiwan Demo Day 共同見證了全球學習如何塑造日本的過去、台灣的現在,並引領世界的未來。這不只是產業故事,更是一場思想與創新的接力賽。
10月23日
![《造山者》矽谷特別放映 [電影預告]](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21dd43_8b551658a40d428a8bb6d734e3dc605a~mv2.jpg/v1/fill/w_333,h_250,fp_0.50_0.50,q_30,blur_30,enc_avif,quality_auto/21dd43_8b551658a40d428a8bb6d734e3dc605a~mv2.webp)
![《造山者》矽谷特別放映 [電影預告]](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21dd43_8b551658a40d428a8bb6d734e3dc605a~mv2.jpg/v1/fill/w_316,h_237,fp_0.50_0.5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21dd43_8b551658a40d428a8bb6d734e3dc605a~mv2.webp)
《造山者》矽谷特別放映 [電影預告]
矽谷,這片孕育無數創新與夢想的土地,即將迎來一場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電影盛事——《造山者 A Chip Odyssey》。 這部在台灣掀起轟動的紀錄片,將於 2025 年 11 月 2 日(週日) 登上 Alamo Drafthouse Mountain View 大銀幕, 並舉行 導演與製片人特別見面會(Meet & Greet),部分場次亦將設有 映後座談 Q&A。
10月19日


從日常物件到聲音雕塑: 聲音藝術家 Bryan Day 的創造之旅
如果你身邊的日常物件, 一根彈簧、一支水管、一片金屬, 都能開口「唱歌」,你會怎麼想? 在本集《Silicon Valley Spotlight》中,我們走進實驗聲音藝術家 Bryan Day 的奇幻世界。這位創作者、發明家與現場表演者,擅長將日常廢棄物轉化為能發聲的藝術品,讓人重新思考「聲音」與「音樂」的界線。從改裝電子零件、焊接金屬片,到打造可演奏的聲音機械,Bryan 以獨特的方式挑戰人們對創意與感知的想像。 🔍 本集亮點 : Bryan Day 如何讓垃圾與零件化身為富有情感的聲音機器 實驗聲音與即興創作背後的哲學與靈感 在資訊爆炸與噪音充斥的世界中,如何重新學會「聽」 Bryan 現場演出與多件自製樂器的驚艷示範 🎧 無論你是藝術家、工程師,或只是對創造邊界充滿好奇的人,這一集都將帶你重新發現「聲音的可能」。 🎥 關於 Sparknify 矽谷閃現《Silicon Valley Spotlight》 矽谷閃現 《Silicon Valley Spotlight》由 Sparknify 製作,是矽谷地區的現場錄影節目,透過 Co
10月18日


Zara Dar與AI色情之戰:揭開數位性愛革命的人類真相
當 OpenAI 放寬對成人內容的限制,AI 色情時代正式揭幕。這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關於慾望、真實與人性的深層辯論。Zara Dar——這位從生物工程博士轉行成為 OnlyFans 明星的女性——正站在風暴的中心。她的故事映照出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新戰場:當演算法能完美模擬親密與誘惑,真人創作者是否仍有立足之地?這場關於創造與取代的競賽,正重新定義「成為人」的意義。
10月18日


嘻哈島嶼學:從節奏裡聽見台灣故事
在世界的地圖上,台灣不大。 它是一座島,一座在太平洋風浪與歷史潮流之間漂浮的島。 但如果你用耳朵去聽,就會發現這座島的節奏,從來沒有沉默過。 鼓聲、機車聲、抗議的口號、夜市的喧鬧、工地的鐵鎚聲 —— 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變成了「台灣的嘻哈」。 這篇文章,是關於這座島、這個時代、以及那個把台灣唱進世界的男人 —— 大支 Dwagie。 他說:「我想用音樂,讓世界聽見我們自己的故事。」
10月10日


從台灣到矽谷:大支的音樂為什麼能打動世界?
在全球化與數位浪潮席捲的今天,藝術家如何跨越文化、語言與地域,觸動不同族群的心?大支(Dwagie)正是這樣一位能做到的人。他的音樂不僅僅在台灣被聽見,也能在矽谷這樣的科技重鎮引起共鳴。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從文化外交、全球華人身份、音樂內容與技巧、以及演出現場的意義,來探討:大支的音樂為什麼能打動世界?此外,我也會介紹他即將在矽谷的演出計畫,以及那場演出所蘊含的意義。
10月8日


在 AI 世代裡聽見真實:大支在矽谷唱出人類的靈魂
在這個人工智慧能作曲、能畫畫、甚至能模擬情感的時代,「什麼才是真實的聲音?」成了一個全人類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矽谷——這個全球創新的心臟——每天都在談演算法、神經網路、生成模型與未來,但在追求效率與智慧的同時,卻也悄悄犧牲了某種人性的溫度。當一切都能被預測、生成、甚至取代,我們還能用什麼去證明自己是「活著」的?
10月5日


從街頭到世界舞台:台灣饒舌的崛起與傳奇大支
在華語音樂的世界裡,台灣一直是創意與文化融合的搖籃。 從民歌運動到流行偶像、從獨立樂團到實驗電音,這座島嶼總能孕育出具有時代精神的聲音。 而在眾多音樂類型中,饒舌(Rap) 是最直接、最真誠、也最具態度的聲音之一。 饒舌的核心,是「講出真話」; 而在台灣,這股來自街頭的文化力量,透過一位傳奇人物被推向主流舞台——他就是 大支 Dwagie。 他不僅是一名音樂人,更是一位文化象徵。 他用台語饒舌唱出台灣的日常與社會的現實, 讓全世界聽見台灣的節奏與靈魂。
10月4日


不只延年益壽,更要活得精彩——科技重新定義老化
數百年來,衰老一直被視為一條不可避免的下坡路——從充滿活力逐漸走向身心衰弱。但進入 21 世紀,這樣的定義正被重新詮釋。如今,愈來愈多人把衰老視為一個可被監測、管理,甚至逆轉的過程。我們正站在一個全新時代的門檻上,在這裡,長壽不再只是延長生命的年數,而是延長生命的精彩。 這場轉變並非偶然,而是源於科技、健康、數據與人類想像力的交會。從能監控每一步的智慧穿戴裝置,到能在症狀出現前多年就預測疾病風險的 AI 系統,衰老的故事不再是單向的,而是互動、個人化且極具力量。
9月25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