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空運新未來:Traverse Aero 將自主運輸推向天空
棧板是全球物流的關鍵基礎,但傳統運輸方式仍緩慢而依賴人力。Traverse Aero 正以自主空運技術重新定義棧板配送,讓貨物能直接、快速地在空中移動,提升供應鏈速度與彈性。在 Silicon Valley Unplugged 的 Tech Talk 中,創辦人 Scott Parker 分享了這項創新如何改變未來物流。立即觀看完整演講,探索空運新革命。
11月16日


機器人鋪路:基礎建設邁入新紀元 【影片】
中國最近完成了京港澳高速公路 158 公里的重鋪工程,而這次施工的景象與傳統道路工程截然不同。工地上沒有戴著安全帽與反光背心的工人,而是完全由人工智慧驅動的無人機、自動化鋪路機與機器壓路機進行管理。現場沒有任何勞工,也沒有任何人暴露在危險中。
9月9日


當機器微縮:昆蟲級無人機的崛起與監控技術的新紀元
在這個權力壓縮到像素等級的時代,中國國防科技大學(NUDT)發布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技術突破,看起來更像是科幻場景而非現實軍事。2025年6月,該校展示了一款幾近微觀的軍用無人機,其設計模仿蚊子的飛行方式、體積與隱身能力。這項創新不僅代表全球無人機軍備競賽的重要躍進,也揭開了隱密偵察與非對稱作戰的新篇章。
7月15日


當人類戰術遇上 AI 精準:烏克蘭無人機攻擊預示未來戰爭形態
烏克蘭利用無人機,成功襲擊了四座遠在本國打擊範圍之外的俄羅斯空軍基地,重創俄軍戰略轟炸機部隊。這不僅是一次戰術上的突破,更是人類戰略思維與機器自動化執行力完美結合的具體展現。這也正呼應了 Sparknify「人類 vs. AI」倡議所關注的核心課題——在高科技主導的時代,戰爭、人性與機器之間的界線,正變得前所未有地模糊。
7月5日


AI 無人機開啟造林新時代
日本正在引領一場結合 AI 的植樹革命,透過人工智慧驅動的無人機,將造林速度提升至傳統人力方法的 10 倍。這些自主飛行無人機由京都的工程團隊研發,搭載最先進的 AI 和光達(LiDAR,光學雷達)技術,能夠精確掃描並分析森林火災後或遭到破壞的地區。系統會全面評估土壤結構、濕度、地形變化,甚至偵測侵蝕與洪水等潛在風險,為快速且高效的森林恢復提供可靠依據。
7月5日


美中機器人遠距手術大對決:誰將引領醫療未來?
2024 年 6 月,中國泌尿外科專家張旭博士締造歷史,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洲際遠端前列腺切除手術。他透過 5G 光纖網路,僅以 135 毫秒的延遲,從羅馬遠端操控機器人,為身處北京的患者進行精密手術。張旭表示:「遠端手術將是外科醫學未來最關鍵的發展方向之一。」這項突破也凸顯中國在遠距醫療與手術機器人領域正加速崛起,挑戰全球領先地位。
6月22日


飛向閃電:一架日本無人機如何引爆未來的人機對決
日本「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世界首架能夠引發真實閃電的無人機,透過精準電脈衝射入雷雨雲中,誘導出強大雷擊。這不僅僅是一台裝置,而是一個會飛的避雷針——它全身包覆在法拉第籠中,能承受高達 15 萬安培的電流。
6月15日


真魚與機器魚之爭:揭開生態監測與環境保育的新篇章
在這個科技迅速演進的時代,創新不斷重新定義我們對自然與人工之間界線的認知。中國武漢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推出了一項引人注目的發明——在長江中部署一款仿生機器魚。這項技術雖非典型的「人類對抗人工智慧」,但它巧妙地構築出「真實魚類與機器魚」的對照,恰如 Sparknify 一直探討的「人類 vs. AI」主題,帶領我們深入思考科技自動化如何重新塑造我們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對環境監測與生態保育所可能產生的未來影響。
6月10日


機器人早已悄悄稱霸好萊塢銀幕數十年!
將近一百年來,機器人一直是電影藝術中的關鍵角色,深刻影響了我們觀看電影的方式。從早期作為視覺奇觀的機械造物,到今日作為銀幕角色與幕後拍攝技術的核心元素,這些科技產物已在電影產業中留下了深遠且獨特的烙印。
3月26日


豐田 Woven City:歷史上最具野心的智慧城市計畫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正在推動歷史上最具野心的智慧城市計畫之一——Woven City(編織之城)。這座耗資 100 億美元、專為研究人工智慧(AI)和自動化技術而建的社區,坐落於 日本富士山腳下。
3月7日


史上首宗機器人綁架案?聖荷西事件掀起 AI 權利、法律與倫理討論
AI 時代的離奇犯罪: 這可能是史上首宗機器人綁架案——一名男子在加州聖荷西試圖從Pho 21,一家以高科技用餐體驗聞名的越南餐廳,偷走一台價值 18,000 美元的機器人服務生。
該男子營業前進入餐廳,以使用洗手間為由取得進入許可,隨後抱起機器人,試圖帶往停車場。
1月29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