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當機器微縮:昆蟲級無人機的崛起與監控技術的新紀元

在這個權力壓縮到像素等級的時代,中國國防科技大學(NUDT)發布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技術突破,看起來更像是科幻場景而非現實軍事。2025年6月,該校展示了一款幾近微觀的軍用無人機,其設計模仿蚊子的飛行方式、體積與隱身能力。這項創新不僅代表全球無人機軍備競賽的重要躍進,也揭開了隱密偵察與非對稱作戰的新篇章。

When Machines Shrink: The Dawn of Insect-Sized Drones and the New Frontier of Surveillance

Inside the Lab: Who Built It—and How It Works


這款無人機由中國最頂尖的軍事研究機構之一——國防科技大學(NUDT)研發,該校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位於湖南省長沙市。NUDT 以其在人工智慧、超級運算與航空航太領域的尖端研究聞名。這項微型無人機計畫出自該校智慧科學學院,該學院是中國仿生工程與微型機器人技術的重鎮。


此專案由研究員梁賀祥領導,團隊將這款無人機設計為一項更大規模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專注於「仿生飛行平台」——受生物啟發、具備隱匿性、靈活性與微型化特質的裝置。梁賀祥表示,這款無人機是一種「超輕型偵察系統,專為傳統無人機無法進入的環境而設計」,例如密集城市區域或高度監控的室內空間。


當前這款微型無人機仍以偵察為主,但未來版本可能具備模組化載具,能夠執行包括訊號攔截、電子干擾與雷射目標指示等任務,使其從單一用途的監控工具進化為靈活多變的戰術利器。

When Machines Shrink: The Dawn of Insect-Sized Drones and the New Frontier of Surveillance

為什麼這是一場戰爭規則的改寫


這不只是將無人機縮小的科技秀,而是材料工程、機器人學、人工智慧與仿生科技的深度融合,所誕生的一種全新軍事平台。它反映了一場觀念上的轉變:戰場優勢不再由火力大小或載具規模決定,而是取決於機動性、隱蔽性與成本效率。


隨著電池技術與抗風表現的持續優化,這類技術將顛覆從間諜滲透、戰術偵察到戰場補給的既有模式,重塑現代作戰的邊界。


國際軍事專家已經密切關注這一動向。史丹佛大學的林惠比博士指出,這類無人機有潛力徹底革新室內偵察任務。無人系統專家塞繆爾・班迪特則認為,它特別適合短距離、高風險的行動環境。外交關係協會的麥可・霍洛維茲更直言,這類小型化、大規模部署的無人機將重新定義空域優勢,勝負將取決於「數量」與「隱形能力」的結合。



人類與 AI:正在逼近的分界線


在 Sparknify,我們以「人類 vs. AI」為視角,深入探討這些技術突破的意義。這款蚊型無人機正是人類創造力與機器自主能力結合的具體實例。它雖未完全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但已能在極少人為干預下,自主飛行、感知環境、作出即時反應,並將關鍵資訊即時回傳。


隨著技術持續精進,這類裝置的智能將愈發強大,也迫使我們思考:在這場由智慧機器主導的未來戰場上,人類的角色該如何定位?我們又該如何確保道德與責任不被科技邊緣化?



它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提問:機器何時不再只是人類手中的工具,而成為一個能自主行動的主體?


隨著這類技術逐步從軍事用途擴展到民間應用——包括農業自動化、災害救援、以及基礎設施巡檢——原本清晰的倫理與法律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如果這些微型裝置能在無需人類即時介入的情況下執行任務,那麼當它們出錯或被濫用時,責任該由誰承擔?



全球進軍「昆蟲尺度」的競賽


走向昆蟲尺寸的微型無人機,已成為國際軍事與科研的共同目標。挪威研發的「黑蜂(Black Hornet)」無人機,已被北約部隊採用,其體積僅如手掌大小,卻能提供前線即時影像。哈佛大學的實驗性「RoboBee」則揭示未來昆蟲級機器人可能用於環境監測與工業檢測。美國軍方與 DARPA 則在探索有機體與機械融合的「昆蟲機器混種」,打造具生物感知與機械控制能力的全新平台。


這場比誰飛得更小、更靜、更隱形的技術賽跑,正悄悄重塑全球的戰略格局與科技未來。


中國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明確的戰略企圖。國防科技大學(NUDT)不只是進行技術探索,而是在打造可以直接投入戰場的實戰級裝備。這預示著戰爭的非對稱性正進入新階段:未來,成群的微型無人機將能執行過去需要昂貴載人飛行或大型無人機才能完成的任務。在這樣一個 2,000 美元的機器能摧毀 7,000 萬美元戰機的時代,真正的優勢不再來自體積或預算,而是來自創新與策略。


展望未來:我們必須面對的抉擇


隨著科技突飛猛進,問題早已不再是「AI 和機器人會不會被武器化」,這已成事實。真正緊迫的問題是:當這些機器越來越小、越來越快,甚至在我們察覺之前就已經完成任務時,我們該如何維護人類的道德判斷、監督權責與倫理底線?


蚊型無人機不只是科技的突破,更像是對未來的一次預警。它提醒我們:當技術、野心與戰略在微觀尺度上匯聚,世界將迎來巨變。但這份潛力,也伴隨著重大的責任。


在 Sparknify,我們希望你能一同加入這場討論。未來的智慧,不論是人工的還是自然的,終究關乎我們人類自身。我們今天所做的選擇,將決定未來我們如何生存、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在一個看不見的機器主導世界中,捍衛人類的價值與自由。

Comments


即將到來的活動

Stay in the Loop: Top Tech News & Events

您是⋯⋯?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