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機器時代崛起,但矽晶仍掌權:美國與台灣如何讓世界保持運轉

在中國的產業腹地,昔日擁擠著工人的工廠,如今已被冰冷的自動化光影所取代。 生產線以精準節奏運轉,機械手臂在無聲中靈巧揮舞,全天候 24 小時不停歇地生產,毫無倦怠。 這是未來世界的一角——一個由機器,而非人力,主導產業脈動的時代正在悄然到來。


Robots Rise, but Silicon Rules: How the U.S. and Taiwan Keep the World Wired

中國正從「世界工廠」向 AI 驅動的製造巨獸快速轉型,成為當代最具代表性的產業革命之一。然而,在這令人讚嘆的崛起背後,有一個關鍵現實始終不曾動搖:全球數位世界的核心,仍牢牢掌握在台灣與美國手中。


在半導體領域——這些驅動機器人、智慧手機與 AI 模型的關鍵晶片——美國與台灣依然是制定全球規則的雙核心力量。



矽盾:領先者的真正優勢


自 2015 年起,中國在半導體產業投入超過 1,500 億美元,從建設大型科學園區,到扶植國家級企業,再到全面整合供應鏈。然而,即使投入如此巨額資金,中國在最先進的晶片製程上仍與領先者存在巨大差距。

這些製程並非單純的製造步驟,而是決定全球科技主導權的微尺度戰場。


像 5 奈米、3 奈米,以及即將量產的 2 奈米與 1.6 奈米等先進節點,不僅需要極致的微影技術,更依賴深厚的供應鏈協作、材料科學突破與難以複製的工程 Know-how。中國在成熟製程(如 28 奈米)已取得可觀進展,也在 AI 晶片架構上加速創新,但要跨越到尖端製程,必須突破極紫外光(EUV)微影、高純度材料與超精密製程控制——目前這些技術仍由台灣、美國、荷蘭、日本與南韓等美國友盟所掌握。


這種差距不只是技術差距,更是生態系差距:它源自數十年的累積經驗、跨國供應鏈的深度信任,以及只有少數國家能達到的大規模製造能力。


因此,美台在半導體上的緊密合作,構成了全球科技競爭格局中最堅固的「矽盾」,在競爭持續升溫的情況下,仍穩居不可撼動的領導地位。



Taiwan’s TSMC manufactures over 90 percent of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logic chips

台灣的代工霸權


台積電(TSMC)掌握了全球 九成以上的最先進邏輯晶片產能,從 Apple A 系列處理器到 Nvidia 的 AI GPU,都仰賴台灣這家晶圓代工龍頭。


2025 年,在全球 AI 浪潮的推動下,台積電單季獲利年增 39%,達新台幣 4,520 億元(約美金 148 億元),這不只是漂亮的財報數字,更象徵其無可撼動的技術領導地位。


更讓全球矚目的是,台積電正推進一項跨越台灣與亞利桑那的 1,650 億美元長期擴產計畫,邁向 2 奈米與 1.6 奈米等新一代製程。這些節點目前沒有任何中國晶圓代工廠能跟上。

每縮小一奈米,都意味著巨大的性能飛躍 —— 也意味著掌握 AI 硬體未來的發球權。



美國:晶片設計的無形之手


若說台灣是全球最先進晶片的製造重鎮,那麼美國便是賦予它們生命的設計核心。


Nvidia、AMD、Qualcomm、Broadcom、Intel 等美國企業主導全球晶片架構設計,幾乎占據全球設計產值的一半。而在它們背後運作的,是來自 Cadence、Synopsys、Ansys 的 EDA 工具 —— 一切先進晶片的誕生,都必須透過這些極其複雜的軟體。


美國的晶片設計能力與台灣的製造優勢相互強化,形成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最關鍵的「雙引擎聯盟」。



新創力量正在改寫最前沿


半導體創新的主場早已不再只屬於科技巨頭。如今,在太平洋兩岸,新創公司以更快的速度、更大膽的方向,重新定義 AI 晶片的可能性。



Etched.ai(美國):AI 時代的專用化挑戰者


由 Silicon Valley 創業者 Gavin Uberti、Chris Zhu、Robert Wachen 於 2022 年創立的 Etched.ai,專注於打造專為 Transformer 模型設計的晶片 —— 也就是驅動 ChatGPT、Claude、Gemini 的運算核心。


其首款專用晶片 Sohu 果斷放棄通用 GPU 的彈性,選擇以極致性能為唯一目標。正如 Uberti 所說:


「專為 AI 設計的專用晶片必然會超越 GPU,而全球的技術領袖已經看見這個趨勢。」

AIchip

AIchip Technologies(台灣):巨頭之間的靜默推手


在台北,世芯電子(Alchip Technologies)由執行長沈振來帶領,致力於為 AI 加速器、醫療影像、超級運算等領域打造高度客製化的 ASIC。

透過與台積電的緊密協作,世芯能將複雜繁瑣的晶片架構轉化為可大規模量產的產品,成為全球高效能系統背後的重要推動力量。


沈振來一語點破台灣的真正優勢:


「台灣的強大不在於某一家公司,而在於整套說著同一種 ‘矽語言’ 的完整生態系。」

正是這種深度整合、默契十足的生態體系,讓台灣即便面對地緣政治風險,依然擁有難以取代的關鍵地位。



硬體:被忽視卻主宰經濟命脈的力量


過去的科技世代,投資人追求的是軟體的快速擴張,硬體常被視為成本高、進展慢、壓力大。


然而在 AI 時代,如同《矽谷硬體崛起》中所指出的,硬體再次回到舞台中央。 每一個大型語言模型、每一台機器人、每一輛電動車、每一座資料中心,無一不依賴半導體。 硬體重新成為創新速度的瓶頸 —— 也是邁向智慧與自動化領導地位的必經之路。


半導體已成為當代的「新石油」。


沒有晶片,AI 永遠只是願景;有了晶片,AI 才能真正掀起革命。



The Rise of Hardware in Silicon Valley



矽的地緣政治版圖


台灣在晶片製造上的深厚實力,如今被視為全球關鍵的「矽盾」——這不僅守護著台灣的經濟命脈,更維繫著國際科技與供應鏈的穩定。


與此同時,美國也正加速布局。透過《晶片與科學法案》與跨太平洋合作,美國推動包括台積電亞利桑那新廠在內的大型投資,預計將成為具備 2 奈米製程能力的先進基地。


中國的雄心仍在,但想追上美台深植數十年的半導體生態系,需要的不只是資金與政策,更需要時間、工程經驗、國際信任與跨產業的默契 —— 這些都無法在短時間內複製。



新世代合作:新創企業扮演的關鍵角色


隨著 AI 進程加速、全球競爭升溫,台灣與矽谷之間的合作已從「可有可無」轉變為「勢在必行」。


這正是 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ICTGC) 以及Bridging Silicon Valley and Taiwan: Semiconductor & AI Synergies 等計畫與活動的使命所在。


它們旨在:


  • 將美國新創團隊與台灣的製造、原型開發與量產能力緊密連結

  • 協助新創取得頂尖工程人才、供應鏈夥伴與快速製造資源

  • 打造跨生態系的共同創新渠道

  • 讓早期硬體創新者能真正把概念變成具商業規模的產品



在自動化崛起與國際局勢錯綜的時代,這類跨海橋梁比以往更加重要。



加入這場盛會:共同打造全球未來


2026 年 1 月 13 日,來自矽谷與台灣的創辦人、研究人才、投資人與產業領袖將齊聚帕洛阿圖,參與


這場指標性的高峰活動,展示台灣半導體實力與矽谷創新精神如何聯手塑造下一代硬體與 AI。


如果你正投入以下領域:


  • AI 硬體

  • 機器人

  • 晶片設計

  • 感測技術

  • 先進製造

  • 或其他深科技方向


—— 那麼這是你連結 美台創新走廊、拓展全球機會的最佳時機。



Bridging Silicon Valley and Taiwan: Semiconductor and AI Synergies
January 13, 2026, 5:30 – 8:00 PMStartup Island TAIWAN - SV Hub
立即報名


未來,依然由矽晶書寫


自動化或許將成為下一個世紀的主旋律,但支撐這個未來的電路,仍將刻畫在矽晶之中——而這塊矽,如今同時說著流利的英文與中文,帶著 unmistakable 的台灣韻調。


即使機器大舉崛起,真正決定世界走向的,仍是半導體。


當美國與台灣透過創業者、研究人員與大膽創想持續深化合作,他們不僅在打造下一代晶片,更在描繪未來智能世界的整體架構。


1 月 13 日,誠邀您加入我們,一同參與這場塑造未來的旅程。

留言


Upcoming Events

更多文章

訂閱文章和活動通知

感謝您的訂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