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SV9 登上東森《趨勢造夢者》:矽谷創新 × 華語社群的全新舞台
Sparknify 再度耀眼登場!我們的 SV9 現場直播節目 登上 ETtoday 東森財經新聞台《趨勢造夢者》。 SV9 不僅展現矽谷的創新能量與創業精神,更讓 華語觀眾 一同融入這股故事與潮流。然而,Sparknify 的價值並不僅止於此。除了服務矽谷主流的創業與投資圈,我們更希望讓 在地華語觀眾 也能感受到這股熱潮。矽谷的故事,不應只有英文敘事;華語社群同樣值得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窗口來認識矽谷、參與矽谷。
9月23日


《矽谷解封 SV Up》 教育的未來
AI 正在顛覆我們的世界,而教育首當其衝。從課堂上的學習方式到大學的入學標準,整個體系正在被重新定義。當「演算法」而非「人類」來判斷誰是「好學生」,未來會是什麼樣貌? SV Up (Silicon Valley Unplugged) 在矽谷現場錄製,本集邀請重量級嘉賓,正面剖析 AI 如何顛覆教育與大學入學制度。
9月22日


矽谷文化:把失敗當成推動創新的引擎
矽谷文化強調將「擁抱失敗」視為創新旅程中的核心環節。與傳統企業環境優先避免風險不同,矽谷推崇「快速失敗」(fail fast)與「向前失敗」(fail forward)的理念。在這裡,失敗不僅被視為必然,更被看作是一種寶貴的學習經驗,能驅動下一波突破。這種源自實驗與快速迭代的思維模式,讓科技創業者能夠不斷優化產品、調整策略,並最終加速邁向成功的步伐。
9月22日


SV9《美女對講機》主播遇上工程師
一個能播新聞的美女主播洪珮瑜,一個能寫程式的美女工程師Kelly Tsai,同場還有矽谷專業人士George Hsieh與詹益鑑(IC)參與座談,四個人橫跨太平洋,聊出台美生活的差異與趣事,從職場文化到媒體心酸事,黃仁勳專機還是美食地圖,笑聲直送台北與矽谷,讓你一次體驗兩地精彩人生。他們分享第一手的矽谷觀察與貼身採訪真實故事,為大家帶來新鮮觀點與趣味十足的精彩故事!
9月21日


矮個子的優勢:從神經傳導到 AI GPU 效率,揭示短距離的聰明秘密
社會一向讚頌高個子——CEO 身高高於常人,研究顯示身高與財富相關,文化傳說也多半把高大者視為領袖。然而,若「矮」才暗藏真正的優勢呢?從人體神經傳導,到 AI 叢集中 GPU 的訊號交換,科學告訴我們一個驚人的事實:矮,不代表渺小,而是更聰慧。
9月17日


「機車女神」其實是男人:FaceApp 揭示人類與人工智慧之間的模糊邊界
在這個真假界線因手指一滑而瞬間模糊的時代,一則來自日本的故事震撼了全球。 一位華麗亮眼的「機車女神」憑藉著結合時尚、速度與魅力的照片,在社群媒體上迅速吸引大批粉絲。 然而,真相卻出乎意料——這位女神其實不存在。 在帳號背後的,是一名 50 歲男子,他透過 FaceApp 這款人工智慧驅動的影像變換工具,將自己成功塑造成一名年輕女性。
9月15日


科技活動規劃:行銷總監與策劃者不可忽視的 5 大重點
舉辦科技活動遠不僅是場地與流程的安排——它是一個塑造品牌形象、影響投資人、客戶與媒體的關鍵策略契機。透過明確的目標設定、強而有力的故事敘事、精心設計的沉浸式體驗、靈活運用混合型工具,以及選擇如 Sparknify 這樣值得信賴的活動規劃夥伴,你的下一場公司活動將不只是聚會,而是推動企業成長的引擎。
9月12日


投資人為什麼會透過活動來評斷新創公司(哪怕他們從不明講)
想打動投資人?不只靠簡報,還要靠活動!了解新創產品發表會、投資人交流酒會與活動策劃如何塑造投資人觀感。
9月10日


機器人鋪路:基礎建設邁入新紀元 【影片】
中國最近完成了京港澳高速公路 158 公里的重鋪工程,而這次施工的景象與傳統道路工程截然不同。工地上沒有戴著安全帽與反光背心的工人,而是完全由人工智慧驅動的無人機、自動化鋪路機與機器壓路機進行管理。現場沒有任何勞工,也沒有任何人暴露在危險中。
9月9日


如何為您的矽谷企業發表會選擇合適的科技活動策劃夥伴
在今日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中,推出新產品不僅僅是一份新聞稿或社群媒體貼文。它是一場能夠留下深刻印象的體驗,塑造您的品牌定位,吸引潛在客戶,並抓住投資人與媒體的目光。這正是專業的科技活動策劃所能帶來的差異。對於正進軍矽谷的海外企業來說,找到合適的活動夥伴不只是後勤問題,更是戰略決策。以下是一份專為海外 CMO 與活動總監設計的檢核清單,幫助您在籌辦企業發表會時做出正確選擇。
9月8日


《矽谷解封 SV Up》 未來運動正起飛:無人機競速能否改寫體育娛樂產業?
無人機競速:下一個主流運動? 在這一集中,《矽谷解封 Silicon Valley Unplugged》帶你進入高速且充滿科技感的 FPV 無人機競速世界——頂尖飛手與精密機器在毫秒間較勁,結合速度、技巧與創新。 灣區冠軍 Timofey “Din” Germanov、Colby Curtola、Jon Gaiser 與 Bryson Hagerman 將分享他們如何訓練、比賽與持續突破極限。他們也將深入探討這項運動的快速崛起,以及無人機技術如何在競技、娛樂與產業中持續演進。
9月2日


AI 點餐大翻車! Taco Bell 塔可鐘得來速被網路玩壞了【影片】
Taco Bell 塔可鐘大張旗鼓推動 AI 得來速點餐系統,與百勝集團 (Yum! Brands) 及 NVIDIA 合作,已在全美超過 500 間門市落地。原本被寄予厚望,企圖徹底提升效率與顧客體驗,卻意外成為 AI 在真實場景應用的反面教材。從網路上瘋傳的「一次點 18,000 杯水」惡搞事件,到員工在尖峰時段頻頻遇到系統卡頓、誤判等問題,這場實驗展現了人工智慧在現實環境中所面臨的種種複雜挑戰。
8月29日


橫幅廣告謝幕:AI 將在五年內徹底顛覆傳統廣告
近三十年來,橫幅廣告幾乎成為網路世界的背景布景。從 1990 年代誇張閃爍的矩形,到今天透過程式化交易自動出現的精緻版位,橫幅廣告一直是線上出版商最基本的盈利模式。圍繞著它的購買、銷售與優化,更催生並撐起了一整個龐大的產業。
8月25日


廣告科技新藍海:投資人為何必須關注 AI 原生廣告
對投資人而言,數位廣告的下一波重大變革其實已經來臨——只是多數消費者尚未意識到。預估到 2025 年,全球廣告支出將突破 1.1 兆美元,其中近四分之三投入數位渠道。而在這龐大的市場中,一個全新的廣告模式正逐漸成形:廣告不再只是出現在網頁或社群媒體動態上,而是融入與人工智慧的對話之中。這種被稱為 AI 原生廣告 的新興類別,正在徹底改變產品與服務的呈現方式,同時開啟與搜尋廣告、社交廣告早期階段相媲美的市場機會——有研究預測,僅對話式廣告一項,到本世紀末就可能發展成 100 億至 300 億美元 的市場,取決於普及速度。
8月23日


AI 時代,大學學位還有價值嗎?
當被問到孩子們將迎接怎樣的未來時,OpenAI 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給出的答案既大膽又耐人尋味。他直言:「我的孩子永遠不會比 AI 更聰明。」但同時他補充,他的孩子將因為能夠熟練掌握 AI 工具而「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
奧特曼解釋:「他們從來不會認識另一種世界。對他們而言,這一切都再自然不過……難以想像人類曾經使用過那些比自己笨的電腦、手機或各種科技。將來人們回顧 2020 年代時,會覺得:『那時的人們過得真苦。』」
這番話也拋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當 AI 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人類的智慧夥伴時,大學教育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還是我們所熟悉的高等教育,終將成為一個過時的門檻,無法再壟斷那些已不需要它的機會?
8月21日


AI 時代的大學申請攻略:給學生與家長的必修課
申請大學從來不是一條簡單的路。申請作文、標準化考試、課外活動、推薦信——每個環節都像是一道難題,需要學生和家人投入大量心力去完成。 然而,如今有一股全新的力量正悄悄改變遊戲規則:人工智慧。
從客製化家教到 AI 協助的作文寫作,高中生能使用的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進,甚至超越了招生單位的因應能力。這樣的變化,對學生、家長以及傳統的升學顧問究竟意味著什麼?而在 Sparknify 的「人類 vs. AI」視角下,我們又該如何拿捏這條界線?
8月19日


矽谷老闆們現在都怎麼穿?
在全球創新的心臟地帶——矽谷,一個不僅靠演算法與遠大願景打造新經濟的地方,也同時孕育出一種全新的穿著美學。這裡的高階主管不再依循傳統商業套裝的路線,他們的穿著風格象徵著反叛、務實與深思熟慮。別小看那件素色 T 恤或簡約球鞋,這些看似低調的穿搭,其實是精心設計的「制服」,傳遞著真誠、遠見與權力。
8月4日


從實體到模擬,從模擬回實體:AI 雙生技術正顛覆製造與物流的未來
在工業 4.0 持續進化的浪潮中,數位分身技術正改變遊戲規則——透過即時虛擬重建實體環境,幫助企業實現更智慧、更迅速、更具彈性的運營。然而,雖然數位分身廣為人知,真正能雙向學習與控制、具備 AI 驅動能力的智慧型分身仍鳳毛麟角。MetAI 正是在這樣的空缺中脫穎而出,開創從實體到虛擬、再從虛擬回到實體的智慧雙向系統新時代。
7月21日


台灣新創打造智慧視窗,顛覆運動穿戴式顯示技術
Imagine running, cycling, or swimming while real-time GPS navigation, immersive video, and music appear seamlessly before your eyes—super lightweight, super bright, and with extended battery life. That’s the future that Lipro Vision, a Taiwanese startup, is building with its innovative Mobile Smart Windows (MSW) platform.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near-eye wearable devices, Lipro Vision’s solution enhances sports performance and outdoor activity with effortless connectivity a
7月20日


免切片影像技術正引領外科病理邁向全新未來
For over a century, surgical pathology has relied on a rigid, manual workflow: rapidly freezing tissue, slicing it into thin sections, mounting it on glass slides, staining it with dyes, and examining it under a microscope. While effective, this process is slow, labor-intensive, and often destructive—consuming valuable clinical specimens in the process.
7月20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