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嘻哈島嶼學:從節奏裡聽見台灣故事

當大支用節拍書寫台灣靈魂


在世界的地圖上,台灣不大。 它是一座島,一座在太平洋風浪與歷史潮流之間漂浮的島。 但如果你用耳朵去聽,就會發現這座島的節奏,從來沒有沉默過。 鼓聲、機車聲、抗議的口號、夜市的喧鬧、工地的鐵鎚聲 —— 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變成了「台灣的嘻哈」。


這篇文章,是關於這座島、這個時代、以及那個把台灣唱進世界的男人 —— 大支 Dwagie

他說:「我想用音樂,讓世界聽見我們自己的故事。」


嘻哈島嶼學:從節奏裡聽見台灣故事


一、小島的創造力:從生存到表達的力量


島嶼總被認為是孤立的、侷限的,但歷史告訴我們:正是侷限,造就了創造力。 從早期的工業時代、戒嚴時期到民主轉型,台灣的年輕人一直活在矛盾的邊緣:開放與保守、自由與壓抑、地方與全球。


大支成長於南部的高雄,那是一個港口城市,混雜著工人文化與街頭能量。他回憶說:


「我小時候的生活就是巷子、摩托車、地下電台,這些東西後來都變成了我音樂的素材。」 ——大支

他不是出生在豪門,也沒有主流娛樂圈的背景。 那個年代,台灣幾乎沒有人相信「饒舌」能成為職業。 但他選擇了說唱,因為那是唯一讓他能「講真話」的方式。


「我學到的第一個嘻哈精神,不是押韻或饒舌技巧,而是要『敢講真話』。」——大支

當時的台灣,主流音樂多半被愛情歌曲與偶像文化佔據。 嘻哈是邊緣的、甚至被誤解為「壞孩子的音樂」。 但正因如此,它成為那些被忽視者的語言。


嘻哈在台灣的發展,其實也是一場「文化自救運動」。 從模仿美式節奏,到加入台語、客語、原住民語; 從街頭表演,到唱出社會議題——這過程就像島嶼的地質運動,慢慢隆起成一座文化的山。 大支是其中的推手之一。


「我們以前都聽國外的嘻哈,但我在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唱我們自己的故事? 為什麼我們要照抄別人的語言?台灣人有自己的節奏、有自己的靈魂。」 ——大支

這句話,幾乎成為他音樂生涯的宣言。



二、嘻哈如何成為台灣青年面對現實的出口


對許多台灣年輕人來說,生活本身就是一場壓力測試。 升學主義、房價、勞動困境、語言流失、身分焦慮…… 這些結構性的難題,長期積壓在世代之間。


在這樣的環境裡,嘻哈成為了一種「存活的藝術」。 你不一定有權力改變制度,但你可以用一首歌表達不滿。 你不一定能翻轉現實,但你可以透過押韻去命名自己的痛。


「我做音樂的目的,不是讓人嗨,而是讓人想。」——大支

他的代表作《人民》裡,歌詞直接批判權力與資本的不公。 他寫道:


「我們花了幾兆去軍備競賽,卻沒錢讓孩子受教育。」 ——大支

這句歌詞成為台灣社會網路上最常被引用的句子之一。 它簡單、直接、誠實——這正是嘻哈的力量。 大支說,他在寫歌的時候,並不是為了挑釁,而是為了對話


「很多人說音樂應該遠離政治,但在我看來,音樂本來就來自生活。 而政治,就是我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大支

這樣的真誠,也讓他在兩岸三地的嘻哈圈掀起震盪。 他批判過中國政府,也質疑過台灣社會。 他不屬於任何陣營,唯一效忠的對象是「真實」。 在他看來,饒舌的本質就是面對真實。 那真實有時是憤怒,有時是心酸,有時是希望。



三、大支作為「島嶼說書人」的角色


嘻哈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不只是一種音樂,而是一種說故事的方式。 而大支,就是那位說故事的「島嶼說書人」。 他在 2002 年發行了《嘻哈第一人》——這張專輯的名字本身就像一份宣言。 他用台語饒舌,融合台灣的節奏、社會議題與宗教思考。


有一首歌叫〈台灣 Song〉,在國際間引起熱議。 他在歌裡唱:


「我是一個來自台灣的 rapper,不是中國,也不是別的地方。」

這首歌讓他被國際媒體報導,也讓他登上 CNN、BBC 的專題。 他後來笑說:


「那首歌我只是想表達『我是誰』,沒想到全世界都在討論這句話。」

從那一刻起,大支不再只是音樂人,而是文化的代言人。 他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而是整個島嶼世代的聲音。 他曾說:


「我不是想當明星,我只是想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有我們自己的文化。」

這種「說書人」的姿態,也反映在他的行動中。 他創立「人人有功練」,扶植年輕創作者,開放錄音室、舉辦比賽,讓更多人能被聽見。 那是一種文化接力,也是一種社會實踐。


「有些人會說,我幹嘛幫別人? 但我覺得,如果音樂只有我一個人在唱,那有什麼意思? 我要的是一個 movement(運動)。」——大支


四、跨越語言與信仰的邊界


大支的音樂,從來不是單一風格的重複。 他與佛教界、國際藝人、社會運動者合作,讓「島嶼故事」進入更廣闊的世界。


他與達賴喇嘛合唱的〈No Fear in My Heart〉,是一首融合信仰與勇氣的歌。 他回憶那段經歷時說:


「那首歌花了兩年才完成。 很多人說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我學到一件事: 如果你真心相信,沒有什麼不可能。」

2014 年,他又與美國饒舌天王 Nas 合作〈Refuse to Listen〉。 這不只是音樂上的合作,更是文化上的平等對話。 Nas 曾說:「Dwagie is real. He brings truth from his island.」 大支回應:


「我從小聽 Nas 的歌長大,沒想過有一天能跟他一起錄音。 但我也希望他能聽見台灣的聲音。」

那首歌讓世界第一次真正聽見「台灣饒舌」——不是亞洲版本的美國嘻哈,而是一種來自小島、帶著鹹味與誠懇的節奏。



五、嘻哈的下一章:從台灣到灣區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大支的音樂跨越世代,也跨越海洋。 他即將登上 Dragon Gate Oakland,把這座島嶼的節奏帶到灣區的舞台。


「我很喜歡灣區的文化。這裡有自由的靈魂、有很多移民,也有很多聲音在共存。 我覺得這裡懂『多元』,而台灣也是這樣。」——大支

這場演出不僅是音樂交流,更是文化橋樑。 灣區的觀眾,無論是台灣人、華人、還是美國本地人,都能在他的音樂中找到共鳴。 同場演出的還有灣區本地饒舌歌手 Kadda,以及融合華語金曲與電音的 DJ Kuot8tion。 他們將共同打造一場「台味萬聖夜」,讓台灣的節奏與美國街頭能量產生火花。 這不只是派對,而是一場文化的交響。 在那一晚,台灣的嘻哈不再只是「輸出」,而是真正「對話」。



六、從節奏裡聽見台灣故事


大支說過一句話,或許可以作為結語:


「真正的自由,不是沒有限制,而是在被限制的環境裡,還能創造出自己的聲音。」

這句話,也是台灣這座島的寫照。 我們被地理包圍,被歷史框住,被世界忽略, 但我們仍然在唱、在創造、在讓世界聽見我們的節奏。 從台北的地下舞台,到高雄的港邊倉庫; 從台語押韻到英語合作; 從島嶼到灣區,嘻哈成為一條跨越文化的航線。 而這條航線,正由大支領航。



Taiwan Pop & Rap Halloween Party
From$0.00
October 17, 2025, 7:00 – 9:00 PMDragon Gate Oakland
立即報名


🎤  大支 Dwagie:台味萬聖夜・特別演出

📍 Dragon Gate Oakland, California

🎧 同場演出:DJ Kuot8tion、Kadda

📅 日期:2025年10月17日(週五)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演唱會。 這是一座島的節奏,一段文化的回聲,一場屬於所有敢發聲靈魂的夜晚。

留言


Upcoming Events

更多文章

訂閱文章和活動通知

感謝您的訂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