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投資人為什麼會透過活動來評斷新創公司(哪怕他們從不明講)

當新創公司走上投資人的舞台時,財務數據很重要,產品很重要,團隊同樣重要。然而,還有一個常常被忽視、卻足以影響投資判斷的關鍵因素:你所舉辦的活動。


不論是新創發表會、投資人 Demo Day,還是輕鬆的社交酒會,投資人都會透過這些場合,觀察你如何呈現自己,並由此建立起對你的長遠印象。


Why Investors Judge Startups by Their Events (Even If They Don’t Say It Out Loud)

在創投領域,印象往往走在盡職調查之前

「我們投資的對象永遠是人,而不是產品。團隊的出場方式,就是我們觀察的第一個訊號。」


那麼,為什麼活動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創辦人又該如何讓這些無聲的評斷對自己有利?接下來,我們將解析投資人觀感背後的心理學 —— 以及為什麼選擇合適的企業活動策劃服務,能夠改變公司的發展軌跡。


活動:展現執行力的最佳舞台


新創公司總在不確定性中前進。對投資人來說,關鍵問題不只是:「這個想法是否有潛力?」

更是: 「這個團隊真的具備執行力嗎?」


一場活動,就是最直接的驗證。一場產品發表會或投資人 Demo Day,本質上就是公司運作的縮影。它需要縝密的規劃、流暢的協作、對細節的關注,以及在壓力下交付的能力。


當創辦人能順利帶領一場活動 —— 報到流程有條不紊、音響與投影設備運作無礙、講者節奏拿捏得宜 —— 就等於展現出成熟的組織力。


投資人未必會把這些想法說出口,但他們絕對在觀察。一場混亂的活動,會在他們心中留下疑問:

「如果他們連 90 分鐘的簡報都控管不好,如何完成三年的產品規劃?」


🔍 案例分享:

2008 年,Dropbox 在 TechCrunch50 的展示以簡單卻強而有力的影片驚艷全場 —— 呈現了產品如何融入日常生活。這並非偶然,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創辦人避免以技術細節壓倒觀眾,而是選擇以清晰與同理心打動人心。投資人後來坦言,正是這場精準的展示,讓他們相信 Dropbox 團隊能夠規模化成長。


📊 哈佛商業評論研究指出:新創成功有 85% 取決於執行力,只有 15% 來自點子本身。活動就是檢驗執行力的即時舞台。

Sparknify,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投資人總會把一場專業、順暢的活動,等同於一個有紀律且可靠的團隊。執行力不是只體現在產品進度,而是體現在你每一次登上舞台的表現。因此,我們的企業活動策劃服務,就是為了協助新創在壓力中展現真正的實力。



活動氛圍如何影響投資人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 「光環效應」。當人們在某一方面感受到正面體驗,往往會不自覺地將這份好感延伸到其他面向。


對新創而言,活動氛圍正是光環效應發揮的場域。投資人會注意到:燈光設計是否得宜、流程是否順暢、對話是否自然、現場能量是否充沛。一場專業且充滿活力的活動,能激發投資人的自信、期待與願景感,而這些情緒會被投射到團隊與產品身上:

「這支團隊值得信任,這項產品充滿前景。」


反之,如果場域冷清、設備出狀況、講者之間缺乏銜接,投資人即使嘴上不說,心中也會產生不安與懷疑,即使產品本身不錯,仍難以完全說服他們。


💡 正如哈佛商學院教授 Howard Stevenson 所說:


「更多的交易失敗,並非因為計畫本身,而是因為創業者的呈現方式。」


簡報不是只有投影片與文字,而是你在整場活動中所營造出的環境與氛圍。



Why Investors Judge Startups by Their Events (Even If They Don’t Say It Out Loud)

想想 Apple 的經典產品發表會。投資人、媒體與消費者走出會場時,記住的不僅是 iPhone 的規格參數,而是 Steve Jobs 在舞台上營造的氛圍:乾淨俐落的視覺、充滿懸念的揭露,以及一種文化性的重量。這股「光環效應」強大到足以影響 Apple 的股價波動。


📊 EventMB 調查指出:74% 的與會者認為,企業活動的氛圍會直接影響他們對品牌的觀感。

交流之夜:新創社會資本的最佳映照


除了簡報內容之外,投資人還會持續評估創辦人是否具備吸引並動員人脈的能力。你的賓客名單,就是你社會資本的寫照。


  • 如果一場交流活動吸引了產業專家、潛在客戶以及有影響力的同儕,這意味著你的觸及力夠強。

  • 反之,如果場子冷清、與會者顯得漠不關心,投資人就可能懷疑:「這位創辦人的影響力真的如簡報所說嗎?」


更進一步來看,交流之夜還會揭示一個關鍵:人脈的品質。與會者是否投入且熱情?是否真心對新創感到興奮?還是互動顯得表面化、缺乏真實感?投資人觀察的不只是誰來了,更會留意整個場域所散發的能量。


📌 案例分享: Y Combinator 的 Demo Day 不只因為新創簡報而聞名,更因為會場裡的「高密度人脈」。精挑細選的賓客名單 —— 匯聚頂尖投資人、媒體與校友 —— 讓創辦人還沒開口,就已經獲得一層社會背書。能站上那個舞台,本身就是一種信號:這家公司已經擁有可信度與成長動能。


Sparknify,我們經常提醒創辦人:策展本身就是策略。邀請合適的投資人、合作夥伴與媒體,絕非單純後勤問題,而是你向外界釋放的品牌訊號。場子本身,就是新創影響力的縮影。因此,專業的科技活動策劃能讓你的交流場合真正發揮應有的價值,確保投資人留下的印象與你希望傳遞的一致。


📊 CB Insights 報告指出:42% 的新創因缺乏市場需求而失敗,但投資人更常提到的「隱性警訊」,往往是人脈網絡不足 —— 而這通常最早在活動中顯露無遺。

活動製作策略中的故事力量


數據可以說服人,但唯有故事才能打動人心。活動提供了少數能讓創辦人跳脫冷冰冰指標,直接展現願景的場域。


故事在活動中能同時觸發兩種層面:


  1. 認知: 投資人能透過完整的敘事弧線理解商業邏輯。

  2. 情感: 投資人能感受並想像自己置身於你描繪的未來。


Sparknify,我們見過許多案例:創辦人在新創發表會上,透過電影般的敘事手法 —— 精緻的視覺、現場互動的產品展示、甚至個人化的故事 —— 成功讓投資人留下深刻印象,遠遠勝過財報或圖表的說服力。


回顧 Elon Musk 2008 年的 Tesla Roadster 發表。舞台上的不只是一輛車,而是一個有關乾淨能源與理想未來的文化故事。正是這段故事,幫助 Tesla 在財務困境中爭取到生存與成長的空間。投資人投資的不只是產品,更是那股願景。


LinkedIn 共同創辦人 Reid Hoffman 曾說:

「創業者本質上就是說故事的人。你要講述一個你想打造的未來,並說服他人一起參與。」

活動就是那堆營火,而故事就是燃燒的火焰。若能搭配正確的活動製作策略,這團火將久久不滅。


📊 史丹佛商學院研究也指出:故事的記憶度是單純事實的 22 倍。

Why Investors Judge Startups by Their Events (Even If They Don’t Say It Out Loud)

一場成功的活動,不必在每個細節都做到完美無瑕,但一定要創造出幾個足以被記住的高峰時刻,並以有力量的收尾作結。投資人或許會忘記你展示的數據或複雜的財務模型,但他們會牢牢記住:


  • 產品首次登場時激發的全場能量。

  • 那場讓人驚喜、並且順利完成的現場展示。

  • 主題演講結束時迴盪的熱烈掌聲。

  • 最後一段將願景緊密串聯、令人振奮的結語。


📖 案例: 在 2009 年 Airbnb 的 Y Combinator Demo Day 上,他們的簡報並非最華麗,但投資人印象深刻的卻是創辦人的真誠,以及那個簡單卻有力的故事 —— 如何解決一個真實存在的痛點。最後,他們邀請投資人一同想像一個「人人都能隨處歸屬」的世界,這個收尾在投資人心中留下了深遠影響。


這正是專業活動策劃的核心價值所在。它不是單純的後勤工作,而是一門心理學 —— 關乎如何設計體驗的節奏,讓觀眾(尤其是投資人)離開時,帶走的是你精心安排的「高光時刻」,而不是零星的瑕疵。


Sparknify,我們的設計理念始終以「觀眾的記憶」為中心。活動的成敗,不在於數百個細節能否全部無誤,而在於能否打造兩三個真正難忘的瞬間,讓投資人在決策時依舊清晰記得你。


📊 EventMB 調查發現:84% 的企業領導團隊認為,公司文化與可信度最能透過活動展現。

新創在投資人活動中最常見的五大陷阱


再精彩的點子,也可能因為執行不當的活動而功虧一簣。以下是我們常見的五大陷阱:


  1. 場地規模不符 —— 過小顯得業餘,過大顯得空洞。

  2. 忽略彩排 —— 投資人能原諒小瑕疵,但無法接受舞台混亂。

  3. 投影片過度堆疊 —— 清晰比資訊量更重要,沒有人想看百頁長片。

  4. 忽視觀眾體驗 —— 報到流程冗長、音響問題或不合格的餐飲,會立即傳遞負面信號。

  5. 缺乏後續跟進 —— 活動結束並非關係的終點,投資人期待的是專業、即時的後續交流。


Why Investors Judge Startups by Their Events (Even If They Don’t Say It Out Loud)


投資人心理框架


要讓活動真正影響投資人,首先要理解有哪些心理力量正在發揮作用:


  • 光環效應(Halo Effect): 精緻、專業的氛圍會讓投資人自然認為團隊具備高執行力。

  • 社會認同(Social Proof): 正確的賓客組成(投資人、媒體、產業專家)能立即提升新創的可信度。

  • 峰終定律(Peak-End Rule): 投資人記住的是最精彩的瞬間與最後的收尾,而非整場活動的平均水準。

  • 權威效應(Authority Bias): 專業的舞台與活動製作設計能傳遞「這是值得信任的公司」的訊號。

  • 稀缺原則(Scarcity Principle): 席次有限、專屬邀請的活動更能提升價值感。


理解這些心理捷徑,能幫助創辦人在設計 投資人 Demo Day 或 新創發表會 時,影響投資人的理性判斷與潛意識印象。


給創辦人與行銷主管的企業活動規劃建議


那麼,如果你正在準備下一場投資人展示或新創產品發表會,該怎麼做?


  • 投資專業策劃。 與像 Sparknify 這樣的 矽谷活動規劃服務 團隊合作,他們懂得如何結合新創的敏捷與企業的精準,從舞台設計到媒體曝光,每一個細節都能轉化為訊號。

  • 把自己當導演。 活動就是一場表演,每一個轉場、每一段流程,甚至觀眾的互動體驗,都是塑造投資人觀感的關鍵。越流暢,越能建立信任。

  • 讓故事大於產品。 把新創的發展故事放入更大的敘事脈絡:產業趨勢、文化轉型、或全球挑戰。投資人不只要數據,更希望感受到自己正參與一場運動。


投資人也許不會明講,但他們確實透過活動來評斷你的新創。他們看重的不僅是簡報裡的數字,更是整場活動所呈現的氛圍 —— 這是對執行力、社會資本與願景的直接檢驗。


在競爭激烈的創新舞台上,活動不是單純的里程碑,而是一面鏡子。辦得好,能映照出領導力、願景與成長潛能;辦得差,則會種下難以消除的懷疑。


Sparknify,我們相信活動不只是聚會,而是一個「正在進行的故事」。每一場 新創活動策劃 都是將點子化為運動、將新創推向領導地位的契機。如果你希望下一場 投資人 Demo Day 或發表會能成為難忘體驗,點此了解更多


投資人活動檢核清單 ✅


在舉辦下一場發表會或 Demo Day 前,請檢視:


  • 場地是否符合品牌定位?

  • 技術是否完成測試(音響、視覺、直播)?

  • 是否完成全流程彩排?

  • 是否有清晰的故事弧線,而不只是堆疊數據?

  • 嘉賓名單是否涵蓋投資人、合作夥伴與媒體?

  • 是否設計至少一個「驚艷時刻」?

  • 是否安排了有價值的交流互動?

  • 是否準備好後續的電子郵件與新聞資料?

  • 是否有專業的 企業活動規劃服務 團隊支援?

  • 這場活動是否展現了我們希望投資人相信的公司未來?


如果其中有一項無法勾選,那就代表需要調整策略 —— 或該交給專業團隊來協助。

留言


Upcoming Events

更多文章

訂閱文章和活動通知

感謝您的訂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