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點餐大翻車! Taco Bell 塔可鐘得來速被網路玩壞了【影片】
- Sparknify

- 8月29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AI 與真實世界的碰撞
Taco Bell 塔可鐘大張旗鼓推動 AI 得來速點餐系統,與百勝集團 (Yum! Brands) 及 NVIDIA 合作,已在全美超過 500 間門市落地。原本被寄予厚望,企圖徹底提升效率與顧客體驗,卻意外成為 AI 在真實場景應用的反面教材。從網路上瘋傳的「一次點 18,000 杯水」惡搞事件,到員工在尖峰時段頻頻遇到系統卡頓、誤判等問題,這場實驗展現了人工智慧在現實環境中所面臨的種種複雜挑戰。
![Taco Bell Tried AI at the Drive-Thru—The Internet Turned It Into a Comedy Show [VIDEO]](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21dd43_eacb6d4e8bdc4396a8facb986c28a3ef~mv2.jpg/v1/fill/w_980,h_653,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21dd43_eacb6d4e8bdc4396a8facb986c28a3ef~mv2.jpg)
塔可鐘首席數位暨科技長 Dane Mathews 坦言:「我們真的學到很多。老實說,有時候 AI 會帶來驚喜,但有時候也會讓我失望。」這番話點出了策略上的轉變──塔可鐘並非要放棄 AI,而是重新定位它的角色。與其在尖峰時段讓語音 AI 獨自應對,品牌現在更重視人工監督與彈性使用,確保科技能成為輔助,而不是替代人類體驗的主角。
產業動態:不斷試驗與調整
塔可鐘的修正並非孤立事件。麥當勞因為錯誤率居高不下,終止了與 IBM 合作的語音點餐計畫;反觀溫蒂漢堡則選擇另一條路,將與 Google 合作的「FreshAI」快速擴展至 500–600 家分店。這些不同的選擇凸顯出一個事實:AI 的成敗高度依賴應用情境、導入策略,以及企業能否做好準備。
在百勝集團(Yum! Brands)的數位策略中,技術領導者 Joe Park 強調,AI 的價值不只是加快流程,而是優化整體營運。他指出:「比起推銷複雜的大品項,或許更應該建議顧客選擇周轉率快的商品。」這種大膽創新與務實設計之間的拿捏,正是整個產業在導入 AI 時所面臨的核心矛盾。
人類的反應:信任缺口、惡搞文化與設計盲點
AI 在得來速的失誤,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凸顯出人類心理與社會動態的影響。人們對演算法往往缺乏耐心,對機器的錯誤更加苛責,而對人類的失誤卻能相對包容。許多消費者表示,他們更傾向於把 AI 視為輔助者,而不是全權主導的系統,尤其在涉及食安或訂單正確性這種高風險情境時。
調查數據支持了這種觀點:93% 的消費者寧可與真人互動,認為這能帶來更高的準確度、更快的解決方案;同時,他們普遍相信企業導入 AI 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而非改善服務。更有高達 88.8% 的人認為,企業應該始終提供真人選項。
即使在 AI 語音點餐的早期用戶中,接受度也並非絕對。一項研究顯示,只有 19% 的顧客曾實際體驗過 AI 點餐,但其中有 61% 認為體驗是正面的。這意味著市場雖有潛力,但人們對 AI 的期待仍保持審慎。
數據啟示:效率與滿意度,卻缺乏人性溫度
研究指出,AI 驅動的得來速系統平均能縮短 29 秒點餐時間,並將訂單正確率從 89% 提升到 95%。在體驗順暢的情況下,顧客滿意度甚至能提升到 98%,比傳統平均值的 94% 更高。
然而,效率之外,人性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產業預估到 2025 年,AI 將處理 95% 的顧客互動,而到 2030 年,AI 客服市場規模更可能逼近 480 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高達 8 倍。但若失去人類的信任感與情感連結,這些數字也難以真正轉化為品牌價值。
客服數據顯示,AI 確實展現了「生產力放大器」的角色:它能自動解決 75% 的查詢,將首次回應時間縮短 37%,並讓整體問題解決率提升 52%。這些成果凸顯出 AI 在輔助人力上的強大潛力。
超越速食業的衝擊
AI 的影響已遠遠超出速食業。Stanford 史丹佛研究指出,2022 到 2025 年間,初階職位縮減了 13%,其中客服等高度可自動化的崗位首當其衝。對資深員工來說,AI 多半是助力;但對年輕人而言,卻可能代表被取代與職涯受阻。
在物流業,DHL 選擇把 AI 當成「同事」,用來協助而非取代員工,並讓員工參與開發過程,以維持信任與自主性。Databricks 執行長 Ali Ghodsi 更以航空為例:飛機雖有自動駕駛,卻仍然需要飛行員。同樣地,AI 再進步,人類的監督仍不可或缺。
Human vs. AI:Sparknify 的詮釋
在 Sparknify,我們相信 AI 與人類應該是互補的夥伴,而非互相取代的對手。塔可鐘的案例正體現這一點:AI 可以提供加購建議、偵測異常、優化廚房節奏;但唯有人類,才能處理模糊情境、理解情緒,並把失誤轉化為難忘的體驗。
研究進一步證明,AI 輔助能讓工作效率提升 15%,尤其對新手員工幫助最大。顧客的態度也因此更為友善,問題升級的比例下降。真正的價值在於混合模式:AI 從人類決策中持續學習,不僅縮短等待、降低成本,更能強化顧客滿意度。
最後的啟示
塔可鐘調整語音 AI 策略,不是退縮,而是一種成熟。AI 的使命不是取代人性,而是放大人性的價值。對有遠見的品牌來說,真正的挑戰不是「誰最快」,而是「誰最用心」——設計出既有效率又保有人情味的體驗。
未來,AI 將處理更多瑣事;但唯有以人為核心的設計,才能讓品牌留下持久的影響。這正是 Sparknify「Human vs. AI」的信念:在今天設計屬於明日的世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