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I 時代,大學學位還有價值嗎?

當被問到孩子們將迎接怎樣的未來時,OpenAI 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給出的答案既大膽又耐人尋味。他直言:「我的孩子永遠不會比 AI 更聰明。」但同時他補充,他的孩子將因為能夠熟練掌握 AI 工具而「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


奧特曼解釋:「他們從來不會認識另一種世界。對他們而言,這一切都再自然不過……難以想像人類曾經使用過那些比自己笨的電腦、手機或各種科技。將來人們回顧 2020 年代時,會覺得:『那時的人們過得真苦。』」


這番話也拋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當 AI 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人類的智慧夥伴時,大學教育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還是我們所熟悉的高等教育,終將成為一個過時的門檻,無法再壟斷那些已不需要它的機會?


Sam Altman on How AI is Reshaping the Future of Universities


過去革命的啟示——但這一次全然不同


回顧歷史,每場科技革命都徹底改變了工作的樣貌、所需的技能,以及教育的定位。

在工業革命中,數以百萬計的人走進工廠,所需的不過是基本的識字能力,幾乎與高等教育無關。

到了二十世紀末的數位革命,電腦素養成為核心能力,大學則成為培養工程師、程式設計師與知識工作者的搖籃。


無論是識字、編碼,還是分析,每一次技能轉型都讓教育成為關鍵篩選器:掌握新技能的人獲得機會,並一步步登上頂端。大學則以「發放憑證」的角色,為未來的工作市場認定誰已準備就緒。


但 AI 革命顛覆了這套模式。不同於以往機器取代體力或加速運算的歷史,AI 正衝擊的,正是大學長久以來視為核心使命的領域——知識本身


在工業革命裡,機器接管了人類的力量。
在數位革命裡,電腦接管了計算與資料處理。
在 AI 革命裡,演算法正在接管我們的思維、創造與抉擇。.


舊劇本已不再適用



高等教育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讓人類能應付「只有人類能做的事」。然而在 AI 時代,這個前提正在被徹底動搖。當 AI 能比任何頂尖畢業生更快、更精準地寫文章、生成程式碼、分析判例,甚至診斷疾病時,大學還能扮演過去的角色嗎?


AI 作為新的「識字能力」


奧特曼強調,人類並非會被淘汰,而是必須學會轉型。他相信自己的孩子將因為能熟練運用 AI 而「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這就是新的「識字能力」。


如同工業時代的讀寫、數位時代的編碼,在 AI 時代,能下指令、會引導、懂批判,並能與 AI 協作,將決定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這意味著教育的重心轉移:


  • 不是死記知識——AI 已經做得更好;

  • 而是判斷與創造——知道問什麼、為什麼重要,以及如何負責任地使用 AI。



大學若能轉型為培養批判性思維、倫理判斷與 AI 流暢度的場所,它們仍具價值;若無,市場將尋找新的能力信號。


知識,還需要嗎?


如果 AI 已經能即時調用所有知識,人類還需要花多年研讀法律、醫學或工程嗎?答案並非簡單的否定,而是知識的角色正在改變


  • 不再是把資料背在腦袋,而是懂得如何質疑 AI 的答案;

  • 不再是遵循僵化框架,而是知道 AI 何時出錯或偏頗;

  • 不再只是追求學位,而是能展現如何駕馭 AI 解決真實問題。


大學的新定位


未來能生存下來的大學,將是那些:


  • 教學生如何與 AI 合作,而非與它競爭;

  • 重視人類獨有的優勢——同理心、領導力、跨域創造與倫理;

  • 提供協作與實戰的環境,這是 AI 無法複製的。


否則,學位作為進入機會的「黃金門票」將逐漸失效。許多科技公司已開始看重技能、作品集與實戰經驗,而不是文憑。


一個「大學可有可無」的未來


奧特曼描繪的未來,是一個由 AI 流暢度 定義能力的世界。這代表大學將不再是唯一的道路。微證書、學徒制、專案作品集與 AI 輔助自學,都可能與傳統學位平起平坐,甚至超越。


Coursera、Udemy、Khan Academy 等平台,加上 AI 導師,已經讓學生能自主獲得專業技能。Google、IBM 等公司也用技能證書與實作成果取代學位要求。新創公司更在打造「AI 原生」的教育模式,專為訓練人類與 AI 協作而設計。


影響將是深遠的:


  • 學位光環減弱:雇主能直接驗證能力,不再依賴校名;

  • 作品取代成績:專案與成果比分數更有說服力;

  • 學習成為持續過程:不再是一次性的四年,而是終身與 AI 共進;

  • 全球競爭加劇:任何會用 AI 的人,都能與名校畢業生直接競爭。


高等教育的抉擇


大學不會完全消失。醫學、研究、尖端工程仍需要結構化訓練與專業認證。但對多數人而言,大學不再是唯一的「黃金門票」。


未來屬於那些能持續學習、快速適應,並能與 AI 無縫合作的人——不論是否擁有學位。對大學來說,挑戰將是如何重新定義招生與教育:因為最終,他們挑選的不只是會寫好申論的學生,而是能在 AI 世界裡,成為領導者、思想家與創造者的下一代。


AI 時代的大學招生 – 現場座談討論

這正是我們即將在活動中深入探討的主題:


🎓 AI 時代的大學招生 – 現場座談討論


📅 8 月 22 日 | 晚上 6:00 | Midpen Media Center, Palo Alto



與談嘉賓:


  • Michael Treviño – 前加州大學系統本科招生總監

  • Greer Stone – Palo Alto 市議員、前市長,以及 Palo Alto 高中學生活動主任


特別節目:


同場還將呈現舊金山聲音藝術家 Bryan Day 的表演。他以回收電子零件製作實驗性樂器,不僅進行演出,還將部分音樂裝置作為互動展品安裝在舊金山 Exploratorium。他的作品結合了科技、藝術與好奇心,正好提醒我們,教育的未來不僅是「人類 vs. AI」,更是想像力與創新如何不斷重新定義可能性。



最後思考:AI 革命動搖的不只是工作的型態,更是教育的本質。正如奧特曼指出,未來的一代會把與比自己更聰明的智慧合作視為理所當然。教育的價值,也將不在於我們記住多少知識,而在於是否懂得如何明智地運用 AI。

Comments


目前沒有任何活動

掌握最新動態:頂尖科技新聞與活動情報

您是⋯⋯?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