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人類的超光速引擎?這家新創公司的核融合火箭或將引爆太空旅行革命

當人類放眼星辰大海,一家來自英國布萊切利的太空新創公司或許正引領著我們加速前往宇宙深處的關鍵突破。Pulsar Fusion 正在開發的 Sunbird 火箭,搭載其專利的「雙向直接融合推進技術(DDFD)」,有望徹底改變太空飛行的速度與可能性。

Humanity’s Warp Drive? This Startup’s Fusion Rocket Could Be the Real Deal

Pulsar Fusion 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的航太新創公司,由企業家 Richard Dinan 於 2011 年創立。從研發前沿的等離子推進技術起步,Pulsar Fusion 如今正引領核融合火箭的革命。


他們的早期成就包括:


  • 成功測試霍爾效應衛星推進器,創下約 20 公里/秒的排氣速度

  • 2021 年為英國國防部展示混合聚乙烯/一氧化二氮火箭引擎


2023 年,Pulsar Fusion 公布了 Sunbird 計畫 —— 一款以自家研發的雙向直接融合推進器(DDFD)為核心的火箭拖船,目標是開啟從地球軌道到整個太陽系的太空航行新時代。



技術核心:雙向直接融合推進器(DDFD)


Sunbird 火箭的核心是 Pulsar 自主研發的 DDFD(Dual Direct Fusion Drive)——一種緊湊型反應爐,透過氘(Deuterium)與氦-3(Helium‑3)的核融合產生推力與能源。它可達成 1000–1500 公里/秒的排氣速度,同時產生高達 2 兆瓦(MW)的機載電力,為儀器、通訊與生命維持系統提供穩定供能——即使地球任務已耗盡太陽能也能持續運作。


更關鍵的是,DDFD 具備太空中長時間持續加速的能力,推進效率(比衝)高達 10,000–15,000 秒,遠遠超越傳統化學火箭。根據模型模擬,它可在 4 年內將 1000 公斤的太空船送至冥王星,大幅縮短穿越太陽系的所需時間。


火星革命:30 天,不是 7 個月


傳統化學火箭抵達火星需約 11.3 公里/秒的速度變化(Δv),而 Sunbird 從地球軌道出發能負擔大部分的推進需求,使得運載火箭只需將有效載荷送至低地球軌道(LEO)即可對接。結果?火星任務可由 7 個月縮短至僅需 30–150 天。甚至前往木星或小行星採礦的任務,也能在 2–4 年內完成——這在傳統推進系統下幾乎無法想像。


Pulsar 創辦人 Dinan 表示:「你在哪裡已經見過核融合?在太空——太陽就是。在太空中實現核融合,其實比在地球大氣層內容易。」由於太空中沒有大氣阻力,控制融合反應變得更加簡單,這也是 Pulsar 的一大技術優勢。


發射藍圖


  • 2025 年:地面靜態燃燒測試啟動

  • 2027 年:核心反應技術的太空軌道演示(IOD)

  • 2030 年代初期:第一批可重複使用的 Sunbird 太空拖船艦隊正式運行,支援多樣任務



單位造價約為 7000 萬美元,但憑藉其多功能性與快速重複使用能力,在未來以貨運為主的太空經濟中仍具高性價比潛力。


真實應用場景


  • 火星貨運:可在約 150 天內將 1–2 噸補給物資送至火星軌道,並透過 DDFD 所提供的 2 MW 能源支援冷藏與通訊等關鍵系統。

  • 小行星採礦與深空探測:Sunbird 可拖帶科研儀器、採礦裝備或望遠鏡,前往太陽系深處進行資源開發或觀測任務。

  • 高功率軌道計畫:其內建核融合能源可支援太空製造、軌道太陽能電站,甚至作為太空船補給與加油站的樞紐設施。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of Fusion Engine

在 Sparknify 的「Human vs. AI」視角下,Pulsar 的 Sunbird 火箭成為科技融合的生動象徵。它結合了人類的創新精神、核融合物理、AI 控制系統與自動化航天能力,挑戰我們對人機邊界的認知。正如 Sparknify 長期探討的主題一樣,Sunbird 讓我們思考:當太空船能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自主導航、執行關鍵決策時,人類在探索太空中的角色會被重新定義嗎?


這場討論將在即將舉行的 Sparknify 活動「Drones of the Land, Sea, and Sky」中延伸至太空技術的應用。Sunbird 擁有自主對接與長程飛行的能力,能獨立運作艙內系統,正是未來深空任務中的智能助手。


透過這場活動,Sparknify 將帶領觀眾探索自主科技如何改變太空任務的分工與倫理挑戰,也進一步擴展「Human vs. AI」的對話空間——從地球延伸到宇宙。



當我們將目光投向浩瀚宇宙,一場以人類智慧與機器自主為核心的新革命正悄然展開。來自英國的 Pulsar Fusion 正在開發一種前所未有的技術——核融合火箭「Sunbird」,它不僅可能改寫太空交通規則,更象徵著人類與 AI 協作的新典範。


🔬 專家觀點:核融合更適合太空


Pulsar Fusion 創辦人 Richard Dinan 曾說:「你現在在哪裡看到核融合?在太空——太陽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太空中進行核融合,其實比在大氣中還容易。」

這並非狂言。氘與氦-3 的無中子核融合方式大幅減少輻射,不需重型防護設備,這使得 Sunbird 更適合長時間深空飛行。


🌌 技術影響:重新定義太空行動


Sunbird 可持續產出 2 MW 的能量,不但能驅動冷藏設備與通訊系統,還可支持持久任務如:


  • 快速載運物資至火星軌道(150 日內)

  • 深空探索與小行星採礦

  • 建置軌道工廠與能源站


🌍 Sparknify 的人機對話延伸至宇宙


在 Sparknify 的「Human vs. AI」活動中,我們不斷探索 AI 與人類角色的界線。Sunbird 的出現讓這個討論延伸至太空——當自主飛行器可自行導航、做出即時決策,人類在其中的角色是什麼?


Sparknify 即將舉辦的「陸海空無人載具大會」將進一步探討這些問題,並聚焦於地球與太空中自動系統的技術融合與倫理框架。


🚀 共創未來:人類引導,機器執行


Sunbird 展示了一種嶄新的合作方式:


  • 人類定義目標與風險控制

  • AI 自主執行、動態調整飛行策略

  • 人類監督仍然必要,但角色已轉向策略與價值引導


Pulsar Fusion 正帶領我們邁向一個全新太空時代——一個人與機器攜手開拓星際疆界的未來。

在我們踏上火星之前,這不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一場對人類自身定位的重新審視。Sparknify 將繼續在這場「人類 vs. AI」的歷史對話中,引領深度討論與思辨。

Comentários


即將到來的活動

Stay in the Loop: Top Tech News & Events

您是⋯⋯?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