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I 時代的大學申請攻略:給學生與家長的必修課

申請大學從來不是一條簡單的路。申請作文、標準化考試、課外活動、推薦信——每個環節都像是一道難題,需要學生和家人投入大量心力去完成。 然而,如今有一股全新的力量正悄悄改變遊戲規則:人工智慧。


從客製化家教到 AI 協助的作文寫作,高中生能使用的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進,甚至超越了招生單位的因應能力。這樣的變化,對學生、家長以及傳統的升學顧問究竟意味著什麼?而在 Sparknify 的「人類 vs. AI」視角下,我們又該如何拿捏這條界線?


College Admissions in the AI Era: What Students and Parents Need to Know


高中生已經在運用 AI 申請大學


AI 不再只是未來的趨勢,而是已經深刻影響學生的升學準備方式——從寫作文、考試複習到搜尋獎學金,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今,許多高中生不再單打獨鬥,也不必完全依賴昂貴的升學顧問,而是選擇善用專為申請過程打造的 AI 平台。


其中有三個值得注意的案例:


Kollegio AI:你的虛擬升學顧問


在繁瑣的申請流程中,最困難的往往是如何把作文、課外活動、推薦信以及志願學校,串連成一個完整而有說服力的故事。Kollegio AI 就像一位數位顧問,能幫學生發想作文靈感、修改草稿卻不失個人特色、協助尋找獎學金,甚至推薦最符合個人背景的學校。它雖然不能完全取代真人顧問的引導,但卻能提供 24 小時隨時可得的建議,讓學生以低成本獲得過去只有私人顧問才能給的資源。👉 kollegio.ai


Kollegio AI: A Virtual College Counselor


Acely:AI 打造的專屬 SAT/ACT 學習計畫


在考試準備上,AI 同樣展現了實際的力量。Acely 擁有超過 7,000 道 SAT 題目與 4,200 道 ACT 題目,並提供自適應的模擬考與即時反饋。不再是傳統「一套教材打天下」的方式,而是先分析學生的優勢與弱點,再量身規劃練習內容,讓每一分鐘的複習都發揮最大效益。對於必須在課業、運動與申請之間拉鋸的學生而言,這種高效率的學習方式,往往能成為決定性的關鍵。👉 acely.ai



Acely: Personalized SAT/ACT Prep with AI

ESAI:打造故事、尋找獎學金的智慧助手


大學申請不只是成績與分數的堆疊,更在於學生如何說好自己的故事。ESAI 協助學生將課外活動與領導經歷,轉化為令人信服的敘事。例如,照顧弟妹不再只是日常瑣事,而能展現責任感;籌辦在地募款活動,也能凸顯領導力與行動力。除了幫助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主線」,ESAI 還能依照背景主動搜尋合適的獎學金,替家庭減輕高昂的升學費用壓力。👉 esai.ai



這些平台共同展現了 AI 如何全面介入大學申請流程:策略規劃(Kollegio)、考試準備(Acely)、以及故事敘事與獎學金搜尋(ESAI)。雖然大學依然重視真實性,但學生如今已能透過這些工具更好地展現自己、提高效率、並拓展更多機會——而成本僅是傳統私人顧問的一小部分。


升學顧問會被取代嗎?


隨著 Kollegio AI、Acely 和 ESAI 的出現,許多原本由顧問負責的任務——作文編修、考試準備策略、甚至獎學金搜尋——現在都能隨時取得,而且價格更親民。


  • Kollegio:全天候數位顧問,幫助學生發想作文、整理申請並配對合適學校。

  • Acely:提供個人化、自適應的 SAT/ACT 準備,效果遠超單一補習老師。

  • ESAI:將生活經歷轉化為具說服力的故事,並自動搜尋合適獎學金。


乍看之下,這些平台似乎會讓真人顧問失去價值,但事實並非如此。顧問提供的是 AI 難以取代的東西:脈絡、同理心與人生指導。他們能引導學生思考核心問題——「我真正想要的大學生活是什麼?」、「如何在追求成就時兼顧身心健康?」——並陪伴家庭走過申請過程的起伏。


換句話說,AI 不是在淘汰顧問,而是重新定義他們的角色。顧問不必再耗時逐字修改作文或操練題庫,而能專注於策略、引導與支持——這些正是 AI 無法做到的價值。對於無法負擔昂貴私人顧問的家庭而言,這些 AI 工具更像是一種「平衡器」,讓專業級資源變得更容易取得。


善用 AI,提升錄取率


除了分擔顧問的部分工作,AI 也開啟了新的可能,幫助學生以更高效率優化申請並提高錄取機率。一些新創公司已率先推出數據驅動的工具,把「憑直覺」的選校過程轉變為「精準策略」。


Scoir AI – 預測錄取率

Scoir 的 Admission Intelligence 工具利用機器學習,計算申請特定大學的錄取機率。透過分析上百萬份過往申請,它能提供百分比的錄取預測,協助學生與顧問規劃更聰明、更均衡的志願清單。👉 scoir.com



Cledge – 個人化升學準備分析

來自華盛頓大學的 Cledge,會持續追蹤學生的學業成績、課外活動與興趣,並給出具體建議,例如「修讀 AP 化學」或「承擔領導職務」。它就像一位進度教練,幫助學生在整個高中階段不斷累積經驗,逐步打造具競爭力的申請履歷,而不是到最後一刻才開始準備。👉 Cledge 報導(GeekWire)


Prepory – AI 與人類顧問的混合模式

Prepory 結合了 AI 的數據分析與人類顧問的專業輔導。AI 協助架構作文與申請資料,而顧問則提供策略性回饋與個別化指導。根據官方數據,Prepory 的學生有高達 94% 成功進入前五志願學校,展現了「機器智慧 + 人類同理心」的強大組合。👉 prepory.com



AI 不再只是申請過程中的小幫手,而是逐步塑造整個升學旅程:從選校規劃到履歷累積,提供學生更完整的策略與工具。


家長與 AI:陪伴孩子創造機會


許多家長會問:「要怎麼幫孩子脫穎而出?」在 AI 時代,關鍵不只是打磨申請,而是幫助孩子累積真實、有意義的經驗。


AI 能幫助家長:


  • 發現與孩子興趣相符的新活動,例如機器人、永續發展專案或社區應用程式。

  • 更快速找到獎學金與比賽機會。

  • 追蹤最新的申請標準,避免被突如其來的規則改變打亂。


最重要的是,AI 可以節省繁瑣的行政時間,讓家長專注於鼓勵孩子的好奇心、韌性與熱情。


學生 vs. AI:界線該怎麼劃?


當 AI 能協助寫作文、計算錄取率,甚至建議課外活動時,我們不得不問:申請中有多少還是屬於學生的作品?


在 Sparknify,我們將此視為「人類 vs. AI」的議題。大學要錄取的是真實的學生,而不是演算法。過度依賴 AI 可能會掩蓋學生真正的聲音。最理想的方式是「合作而非取代」:AI 作為教練與鏡子,學生則是自己故事的作者。


教育與招生的新局


AI 帶來的改變已經進入招生辦公室與校園:


  1. 作文與考試比重下降:招生可能更重視作品集、推薦信與面試。

  2. AI 素養成為核心能力:懂得如何與 AI 合作、了解倫理議題,將成為新時代必備技能。

  3. 持續性評估興起:數位作品集與長期表現將比一次性考試更具代表性。

  4. 教師與顧問角色轉變:從批改與輔導,轉為引導思考、啟發創意與價值觀。

  5. 公平與落差問題:AI 可能降低顧問成本,但若資源分配不均,也可能擴大不平等。

  6. 招生辦公室用 AI:學校本身也在使用 AI 篩選申請,帶來透明度與公平性的挑戰。

  7. 頂尖大學的實驗:MIT、Stanford、Harvard 等校已在測試 AI 工具,或將 AI 納入課程與招生考量。

  8. 菁英定義的改變:未來,「菁英教育」或許不再是你進入哪間學校,而是你如何在其中創造價值。


結語


AI 並沒有取代大學申請,但它確實正在重寫規則。善用 AI 的學生能獲得優勢,而過度依賴的人,可能失去真實性。


對家長而言,AI 是幫助孩子開拓機會的工具,而不是取代孩子聲音的捷徑。

對教育而言,挑戰在於如何在 AI 化的時代中,找到新的評估標準。


因為大學真正要尋找的,不只是能寫出漂亮申請的學生,而是能在「人類與 AI 共存」的世界裡,引領未來的創造者與思想者。


College Admissions in the AI Era: What Students and Parents Need to Know

這正是我們即將在下一場活動中探討的核心議題:


🎓 AI 時代的大學申請 – 現場座談會

📅 8 月 22 日 | 晚上 6 點 | Palo Alto, Midpen Media Center


與談嘉賓


  • Michael Treviño – 前加州大學系統本科招生總監

  • Greer Stone – Palo Alto 市議員、前市長兼 Palo Alto 高中學生活動主任


特別節目


舊金山聲音藝術家 Bryan Day 將帶來現場表演。他利用回收電子零件打造實驗樂器,不僅能演出,還曾在舊金山 Exploratorium 以互動聲音裝置形式展出。他的作品結合科技、藝術與好奇心,正好提醒我們:教育的未來,不只是「人類 vs. AI」,更是想像力與創新持續突破的過程。


Education Disrupted and the Students of Tomorrow
August 22, 2025, 6:00 – 8:00 PMMidpen Media Center
立即報名

👉 你覺得呢?大學該改變招生方式來因應 AI,還是繼續用傳統成績和考試說話?

留言


Upcoming Events

更多文章

訂閱文章和活動通知

感謝您的訂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