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之後的世界,誰接棒?投資人必看的下一波科技浪潮
- Sparknify
- 7月16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9月16日
人工智慧正推動一場前所未有的巨變。它已不再只是實驗室裡的概念,而是徹底改寫醫療、金融、物流、甚至創意產業的遊戲規則。
但投資的黃金法則是:真正的高報酬,來自提前卡位下一個浪潮。
因此,最敏銳的矽谷資本正拋出關鍵提問:
在 AI 之後,下一場值得押注的科技革命是什麼?

2025 年 7 月 24 日,Taiwan Demo Day 將以一場引人深思的論壇揭幕,主題為 「人工智慧之後是什麼?下一場重大科技變革」。論壇將匯聚全球頂尖的 AI 學者、創投加速專家與未來學家,共同探討下一波創新的方向,以及投資人應如何提前布局,搶先掌握明日的超級新星。
AI 將持續演進,但核心基礎與平台已由少數巨頭掌控。對於尋求 10 倍回報 的投資人而言,戰場正在轉移。新興領域正在崛起,這些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人類與機器、自然、社會互動方式的典範轉移。
🔹 邊緣智慧
當汽車、相機、醫療植入裝置開始「自主思考」,運算必須在本地、即時且安全地完成,而非依賴雲端。這將催生新一代晶片、軟體與系統,對專注於低功耗 AI、即時學習與去中心化系統的新創(如 Avalanche Computing)而言,是巨大的機會。
🔹 合成生物學
分子工程、基因編輯與生物製造的突破,正在掀起新一輪工業革命。自我生長的材料、即時調適的藥物、由微生物設計的糧食系統——這些場景已逐步成真。AI 的介入更模糊了程式碼與生物的界線。
🔹 人機新界面
隨著 AI 越來越聰明,真正的瓶頸已不在演算法,而是「人如何與 AI 互動」。腦機接口、自適應創意工具正在重新定義人機關係,開啟「認知增強」的時代:不只是會思考的機器,而是能與人共同思考的工具。
專家對談
Chris Manning(史丹佛 AI Lab 主任):NLP 與機器學習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
Sibyl Chen(Berkeley SkyDeck 總經理):深耕前沿科技新創,加速科研落地商業。
Jerry Kaplan(未來學家、作家、連續創業家):剖析科技、勞動與創業的長期力量。
這場對話不僅聚焦科技預測,更將思考「地緣場域」如何塑造創新。而台灣,正是一個最佳案例。
台灣的前瞻布局
五十年來,台灣接連押注關鍵產業並屢屢勝出:
電子製造:從 PCB 到筆電零組件,成為全球供應樞紐。
半導體:主宰全球先進製程,成為晶片心臟地帶。
AI 硬體:TSMC 與聯發科等企業提供驅動智慧手機與 GPT 模型的核心晶片。
如今,台灣正把目光投向下一個世代。
TREE 計畫:台灣的未來信號
TREE(Taiwan Rising Entrepreneurs and Enterprises) 是由台灣經濟部推動的國家級新創計畫,透過嚴格篩選與國際孵化(UC Berkeley SkyDeck、Stanford StartX),將台灣最具潛力的新創直接嵌入矽谷創新引擎,串聯全球導師、資金與市場。
這不只是創投基金,而是戰略賭注:結合台灣硬體與供應鏈優勢,與矽谷的速度與資本,孕育新一代全球科技領袖。
首度公開亮相
論壇結束後,10 家來自 TREE 計畫的新創將首次公開發表,涵蓋邊緣 AI、機器人、永續科技等領域。對投資人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早期切入點。
超越 AI 的拐點
AI 的熱潮已進入高峰,下一批成功故事將由能看見拐點的人創造。這意味著要超越現有平台,洞察未來系統;要理解地緣力量,並投資於能「看見轉角」的生態系。
台灣正是這樣的生態系,而 TREE 計畫,正是它的訊號。
留言